第120章 丧失本性,还是追求自得(1 / 2)

生命的启示 苍柳 1650 字 1个月前

人最初的本性是什么,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也有人说“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还有人说“人之初如一张白纸”。本性,最初的属性,是欲望,是那自然而然没有意识的行为。</p>

庄子认为丧失本性的五种情况: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塞鼻伤额;四是五味污口,使口病伤;五是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这五种丧失本性都是性命的祸害。</p>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因为受到外界的扰乱、污染,而让人丧失了本性。这其实也是承接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p>

原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都是为存在而感触外物的,为欲望而接纳万物的,对外物并没好坏、美丑、高下的区别。而且人为的标准和定义,让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丧失了本来的判断。</p>

在庄子的认知中,本性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善恶品行,而是人本来的天性。就如羊天生就要吃草,狼天生就要吃羊一样。所以庄子认为盗跖和曾参,他们的品行或许有差别,但在丧失本性这点上却是相同的。</p>

人本来只是为存在而生存,盗跖心猿意马为外物所惑,导致心意陷入迷乱之中,为自己而损伤别人。曾参妄自尊大,自以为拯救苍生,把自己和前人的观念到处推销,结果天下没好,为私利却越来越多。</p>

在庄子眼中,本性不是世俗所认为的美丑外观,而是事物原本固有的性质。百年大树就应该长在郊外,为行人牛马遮风挡雨。雕刻成饰品或者砍伐做木材,虽然美丑不同,但在树木本性的丧失上是一样的。</p>

在庄子眼里,本性与善恶、美丑无关,是人或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而世俗的善恶、美丑,都是人为的定义,是背离自然对人或事物进行了有意识地改造的,是为了发挥其在世俗中某种作用或功能的。</p>

人为的善恶、美丑并不是固定的标准,扭曲了人或事物自然的属性,而且这个标准和定义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的不同发生变化,甚至与之前的完全相悖。这与人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p>

在劳动力紧缺的农耕时代,强壮有力的女性往往会被众多男人追逐,认为她们的形体是美的体现。而男性主导社会,物质有了长足的发展后,丰满、柔弱、骨感的女子先后登上了舞台,成为美的代名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