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瓶颈(2 / 2)

“这可不行,”张蔷说,“火器局应该拨出一笔研究经费,用来购习实验材料,不要让毕大人为了五十两银子,就将钩刀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而年轻人,只有多动手,才能成长起来嘛。”</p>

袁可立也对毕懋康说:“孟候下来,做个今年的预算,汝玉将这块经费独立出来,不要抠抠搜搜的。”</p>

张蔷补充道:“不止是毕大人这里,凡是研制、改进新火器的人员,都应该划拨一笔经费,帮助他们大胆创新……”</p>

倪元璐低头领命。</p>

线膛枪还在研制中,张蔷不愿意泄露过多的信息,便提议到陈列室,看看已经量产的成品。</p>

毕懋康将那支枪管,交给大徒弟,让他上手去钩膛线,一再叮嘱他:“手要稳,别把钩刀弄坏了!”</p>

害得他大徒弟缩手缩脚的,不敢下手,反而做不好。</p>

陈列室在火器局办公室的旁边,里面陈列着各种用途的火枪、火炮和铅弹。</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毕懋康拿起一支乌黑发亮的火枪,呈给几人看,一边介绍道:“太后,各位大人,这种燧发枪,就是装备京营士兵的普通燧发枪,枪管是用焦炭炼出的精钢打造,枪托用的是白桦木,采用定装子弹,一千发以内,基本不会炸膛……”</p>

“这枪,一个月能生产多少支?”张蔷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将卫所兵武装起来,成为她打击地方黑恶势力的有力武器。</p>

“目前,受制于工部的钢产量,如果原材料供应得上,每月能生产两到三千支……”</p>

袁可立补充道:“十万京营兵,只装备了四成,另外,九边军镇,也只装备了两成……”</p>

意思是,其他部队,还轮不上。</p>

张维贤不甘心地道:“三千支太少了,目前清改卫所,一个卫,至少应该组建一支一百人的火枪队……”</p>

张蔷点点头:“可惜卢大人今日没来,下来了解一下,炼钢厂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产能不够?”</p>

倪元璐经常与卢象升打交道,他知道卢象升的苦恼。</p>

“秉太后,”他道,“卢大人那里,一是煤炭供应不上,煤炭全靠人工一筐筐地从矿洞里背出来,产量上不去。</p>

二是铁矿石的问题,也是靠人工一筐筐地背出来,满足不了炼铁炉的需求。”</p>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就算建了先进的炼钢厂,原材料供应不上也是白搭,张蔷再急,也得一步步来。</p>

“记下来,”她对身后的法容道,“下来再想办法。”</p>

法容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用炭笔刷刷刷地记录了下来。</p>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毕懋康指着地上一架小型的虎蹲炮,介绍道:“太后,各位大人,这是改良后的虎蹲炮,可以装在马背上发射。”</p>

“怎么解决后座力的问题?”张蔷好奇地问。</p>

“是这样,”毕懋康指着那炮的底座道,“太后请看,这炮是横着安装在马背上的,发射的时候,骑兵在射程内,采用侧向发射的方式,就能避免后座力对马背的冲击。”</p>

袁可立补充道:“就像佛朗机人的武装商船,开炮时,要将船身侧过来对准目标一样,骑兵到达预定位置后,调转马头,用侧面对着目标开炮……”</p>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