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事件,也给张蔷敲响警钟,地处中原内陆的一府之地,已经如此糜烂不堪,大明的其他地方,富庶的江南,开放的闽广,鲜花着锦的繁华下面,隐藏着多少,比南阳陈家还凶恶的势力?</p>
呀玛,越想越心惊,她得握好手里的武器,起码得练好十万京营火器兵,才有安全感,这是她母子二人,加上阿宝的保命之道。</p>
于是第二天,张蔷带着姜姑姑、法容、怀恩和一队御林军,到兵部的火器局考察。</p>
次辅兼兵部尚书袁可立、五军都督府张维贤、兵部左侍郎兼火器局局长倪元璐……一众军方高层随行。</p>
这次张蔷首次打起太后仪仗出行,平日里,她习惯微服私访,只带着法容,但那只是在京城的坊市里转悠。</p>
今日里出城调研,就不能坏了规矩,出城后,袁可立又调了一队京营来护卫,说是有备无患,张蔷只得依她。</p>
平安听说后,也想随她出来,但内阁三人坚决不同意,首辅孙承宗给出的理由是:太后出行,天子监国。</p>
阿宝听了,老神在在地对张蔷说:“喵……他们是怕你出什么意外,万一你有事,大明不是还有平安么?”</p>
所以今日陪她出行的,只有阿宝。</p>
出了皇宫,从大明门到永定门,整条正阳门大街,已经改造成宽阔的水泥路面,两旁新栽的白杨树,还很弱小,也伸展着嫩绿的枝条,任春风将叶子吹得沙沙作响。</p>
这个时代,京城的春天还没沙尘暴,干净的阳光照在脸上,暖融融的,阿宝幸福地眯起了猫眼,趴进它的篮子里,享受阳光。</p>
火器局占地近三百亩,围墙高峻,护卫森严,城墙上架着火炮,护城河又深又宽,自成堡垒。</p>
随行人员留在城堡外待命,张蔷只带着法容和姜姑姑,姜姑姑抱着阿宝,在袁可立几人的陪同下,进厂里参观。</p>
一进车间,就见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者,正在一台机器旁,聚精会神地劳作,倪元璐低声对张蔷道:“太后,那是兵部右侍郎毕懋康……”</p>
倪元璐走上前,向他打招呼:“孟侯,刚才在办公室里没见着你,又来车间干活了?快过来,太后来了……”</p>
毕懋康闻言抬起头,见到张蔷一行,忙过来行礼:“臣毕懋康,见过太后!”</p>
张蔷点点头,毕懋康又与袁可立几人一一见礼,张蔷问他:“毕大人,你在做什么?”</p>
毕懋康走到刚才那台机器上,取下一截钢管,双手捧到张蔷面前,法容忙上前接过,递给张蔷。</p>
“太后请看”毕懋康说,“臣在用车床,试着给这根管子钩上膛线……”</p>
张蔷明白了,这时代的滑膛枪,制作得再精良,准头是一个硬伤,子弹喷出枪膛后,前进方向不受控制,你本来指着敌人的脑袋打的,结果中枪的,可能是第二个人的大腿……</p>
有一次,张蔷在接见毕懋康的时候,提到准头的问题,她说:“听说佛朗机那边,有工匠给枪管里刻上膛线,让子弹在枪管里放置,出膛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p>
张蔷还给他画了膛线的样子,以及用来刻膛线的手动木质拉床,就是美州殖民者早期使用的那种。</p>
没想到过了半年时间,还真给他按图造出了拉床,还用它来拉膛线了。</p>
张蔷接过那根十分光滑的钢管,倪元璐在旁边补充道:“这是用焦炭炼钢法,炼出来的精钢,虽然还赶不上顶级的苏钢,胜在产量大,造价低,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p>
张蔷把枪管递给下首的袁可立,亲切地对毕懋康道:“听说毕大人带了几位徒弟?这些力气活,应该交给年轻人去做,要是把你累着了,可是大明的损失啊。”</p>
毕懋康拱手道谢:“谢太后体恤,只是那钩刀制作不易,臣怕他们毛手毛脚的,给弄坏了。”</p>
倪元璐又道:“制作一把钩刀,得五十多两银子……”</p>
张蔷问他:“你每月给毕大人多少研究经费?”</p>
“经费?”倪元璐摇头,“毕大人用银子,都是从局里出,没有专门的经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