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百姓也起哄高喊:应该将太原王尸体归还给死者家人。</p>
元子攸派华阳太守段育去找尔朱世隆传信,希望双方坐下来商讨解决方案。</p>
尔朱世隆不等对方说完,挥刀斩下他的头颅,让人悬挂在河桥上面。</p>
元子攸仍不甘心。</p>
他让尔朱世隆的老友、侍中朱瑞之出城,拿着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去北中城赐给尔朱世隆,表明自己绝无杀害尔朱荣旧部之心。</p>
应该说,元子攸当时的心情,确实不想扩大杀戮。</p>
他明白,首都内部稳定只是大局的一小部分。</p>
真正的大局,在河北、河内、关中、陇西这些尔朱氏家族控制的州郡将领们手里。</p>
与他们达成谅解,自己的江山才有希望。</p>
可是,皇帝拿块铁皮写几个字,这玩意儿谁信得过?</p>
司马懿曾经指着洛水发誓,绝不杀曹爽!</p>
——洛水之誓,这被认为是当时最高承诺。</p>
可是后来,司马氏家族违背誓言,诛灭曹爽三族,都不带犹豫的。</p>
尔朱世隆见到来人是朱瑞之这位老友,得知对方来意后,没有杀他。</p>
尔朱世隆对朱瑞之道:</p>
长乐王元子攸全靠大将军扶持,才登上皇位。后来也是大将军击退陈庆之,才帮他光复首都洛阳,回到皇宫。</p>
可是,元子攸竟然设计杀害了大将军!</p>
仅凭两行铁字想让我们收兵,那是痴心妄想!</p>
朱瑞之听他称呼皇帝元子攸为长乐王,知道没得谈,也就不再多嘴。</p>
他悻悻然拿着铁券回到皇宫,把尔朱世隆的话转述给皇帝。</p>
元子攸听了,知道无法善了。</p>
他下令派人出城应战,但全部不敌尔朱拂律归的1000精骑兵。</p>
他命人从国库中取来大量财物,堆在北门内城广场上,宣布在禁卫军、贵族家兵、民间……招募勇士,组织敢死队,准备反攻尔朱氏队伍。</p>
报名参战的人还不少。</p>
元子攸命人从中挑出一万精锐,排兵布阵,然后出城围攻尔朱拂律归队伍。</p>
但这些乌合之众尽管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仍然不是尔朱拂律归的对手。</p>
最后,这一万人死伤多半、大败而归。</p>
尔朱拂律归的1000人也有伤亡,于是撤军。</p>
眼看城中无人敢出城与反军作战,元子攸颜面尽失。</p>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请战,元子攸派一万人给他。</p>
李苗率军绕到黄河上游,乘船下行。</p>
他命令在船上堆满干柴,淋上火油。</p>
顺流行进接近桥中河渚位置,点燃船只,军士转移到空船上。</p>
黄河河桥被烧断。</p>
不过,李苗的队伍遭到尔朱氏军士攻击,全军覆没。</p>
李苗也被斩杀。</p>
河桥烧断后,面对盘踞北中城的尔朱世隆,元子攸没有办法。</p>
同样地,面对墙垒坚固、军力充足的洛阳城防军,尔朱世隆也无可奈何。</p>
尔朱世隆与几位将领商量后,觉得坚守北中城,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决定北撤去长子县城。</p>
路上经过建州治所高都(丹谷),尔朱世隆派人到城下叫门,希望刺史陆希质给些粮草。</p>
陆希质断然拒绝。</p>
怒火中烧的契胡战士愤然攻城,瞬间杀进城里,将全城屠戮殆尽。</p>
陆希质在亲卫拼死保护下只身逃走。</p>
尔朱世隆这路人马在丹谷尽情发泄一通后,随即北上,进驻长子县城。</p>
……</p>
元子攸得知尔朱世隆离开高都,便派车骑将军源子恭领一军进驻那里,修葺城墙,重新布防。</p>
</p>
尔朱荣死时,才38岁,正是如日中天年纪。</p>
魏国国土主要是5块:河南地(黄河以南)、河北地(黄河北、太行山东)、河内(黄河几字形内区域)、关中(长安为中心)、陇西(河西四郡及周边)。</p>
这5块国土中,有四块在尔朱荣的势力范围内,只有河南地基本在元子攸掌控之下。</p>
因为东南角的三徐(徐州、南徐州、东徐州)由尔朱仲远占据着。</p>
尔朱荣入洛阳时带着5000精骑兵。</p>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尔朱荣根本没想过会出意外。</p>
他在这趟洛阳之行中,犯了三大错误:一个致命、一个至蠢、一个毁基业。</p>
致命错误就是藐视元子攸,当皇宫是自家后花园,来去无虞。</p>
至蠢错误是带着长子尔朱菩提。</p>
俗话说:宁让皇帝伐边、不让太子涉险。</p>
尔朱菩提相当于是他的太子。</p>
尔朱荣出外办事,应该先把尔朱菩提藏在安全地方保护起来。</p>
把尔朱菩提带在身边,愚蠢至极。</p>
毁基业错误是把元天穆也带在身边。</p>
元天穆之于尔朱荣,犹如丞相之于元首,怎么能乘坐同一架飞机呢?</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