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拓跋焘送书信、礼物的人选,刘骏心中早有计较:王府长史张畅最合适。</p>
拓跋焘听说徐州刺史府有人来了,就让李孝伯去接待。</p>
张畅来自江州张家,饱读诗书、为人机智。</p>
刘骏十几岁外放雍州刺史时,张畅担任刺史部主簿,精明干练,得到这位小王爷赏识。</p>
李孝伯来自北地赵郡世家,父亲做过赵郡太守。</p>
那个与崔浩很不对付的中书侍郎李顺,是李孝伯堂兄。</p>
魏国覆灭北凉后,查明李顺早年投靠北凉王,成了奸细,因此被处死。不过没有连坐族人。</p>
李孝伯后来还为李顺平了反,恢复荣誉。这是后话。</p>
张畅、李孝伯都是汉人,都是以博览群书、智慧超众闻名。</p>
眼下两人代表敌对国家,沟通起来,话里话外自然藏着机锋。</p>
李孝伯拱手:“先生贵姓?”</p>
张畅还礼:“免贵姓张。”</p>
“哦,原来是张长史。失敬失敬。”李孝伯道。</p>
“看来在下来历瞒不过李尚书大人。”张畅道。</p>
“彼此彼此。阁下不是也知道了鄙人来历吗?”</p>
“哈哈哈…”</p>
“哈哈哈哈…”</p>
二人干笑一阵,李孝伯道:“在下代魏皇接收阁下送来的礼物。也将皇上赐给武陵王的骆驼、貂裘等物交阁下带回去。魏主有诏:太尉刘义恭、安北将军刘骏何不出彭城一见?魏皇我很想与他们二位会会面。朕也没准备攻打彭城,他们怎么如此劳动将士,寒天冻地还让将士们在城头巡逻?”</p>
张畅听了,抱拳道:“在下代武陵王多谢魏主。也谢谢阁下。南朝宋国、北朝魏国,互不相属。魏主诏书效可及魏地、威可令魏臣。不过我家太尉、将军无需奉魏主之诏,只当是书信而已。”</p>
李孝伯无言反驳。于是问:“魏主说了,魏军并不是来攻城,彭城为何紧闭城门、收起吊桥?”</p>
张畅笑答:“两位亲王说,魏皇远道而来,营帐未暖、将士疲劳。而彭城城中十万精锐,人人思战。我家两位主公担心约束不住全城军民,出城冲踏了魏军,这才下令紧闭城门。二王也说了,待魏军将士、马匹休整好了,再约时间、地点决战。”</p>
李孝伯、张畅二人都是风度翩翩,站在自家阵前,衣袂飘飘,各为其主、以言辞争锋,不相上下。</p>
双方军士纷纷观看,指指点点、有说有笑,一片祥和景象。</p>
最后二人互相交换礼物,各自回营。</p>
第二天,拓跋焘又派李孝伯送来毡子、盐巴、胡豉等物。</p>
刘骏命张畅以江南水果、蔬菜还礼。</p>
李孝伯道:“魏主说,吾以皇帝之身,已南下深入700里,彭城二王却不肯出城相见。那就罢了!吾还是南下建康,饮马长江、找宋主聊天去。”</p>
张畅道:“请李君转告贵主:饮马长江,可得当心点。民间传言,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p>
李孝伯听后,脸色微变,告辞回去。</p>
接连几天,二人都有见面,互送礼品。并就古往今来、天上地下、人间鬼域的旧事新人畅聊、暗比。</p>
始终不分轩轾。</p>
在李孝伯、张畅打嘴仗期间,拓跋焘派人仔细勘察彭城四周工事、防务。</p>
最终,拓跋焘下令试探性攻城看看。</p>
结果很不理想。魏军一接近城门,墙上箭如雨下,死伤甚多。</p>
拓跋焘下令收兵。然后率领15万大军绕过彭城,去攻打鲁郡府城邹山。即后世山东邹城。</p>
宋国鲁郡太守崔邪利下令打开城门,率全体官员投降。</p>
鲁郡是孔子故里。</p>
该郡的传统是:养兵平乱、不拒外敌。</p>
也就是说,鲁郡的军队只负责维持郡内秩序;如果外国军队打来,鲁郡的官兵则不反抗。</p>
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后世。</p>
东洋兵来的时候也是如此。</p>
拓跋焘受崔浩影响,向来对孔子抱有崇高敬仰。</p>
他这次来邹山,已下令给军队:鲁郡乃礼仪之乡,咱们也不要在鲁郡动粗。前提当然是他们不反抗。</p>
现在,鲁郡军民非常配合,魏军在鲁郡也就没有乱来。</p>
拓跋焘要去对孔子遗迹行拜礼,崔邪利告诉他:凡是孔子遗迹所在,多有秦始皇遗迹。</p>
拓跋焘道:“秦始皇者,一国之君、与吾平级耳!其作为、风范与孔子遗学风牛马不相及,其俗迹岂有资格与孔子共存?”</p>
于是,拓跋焘下令:先销毁秦始皇所留,然后自己再去参拜孔圣遗迹。</p>
命令一出,手下人立即执行。</p>
鲁郡人听说了这事,大都拍手叫好。</p>
因为孔郡人当年迫于始皇淫威,不得不迎合他。</p>
现在有人公开拨乱反正,孔郡人自然欢迎。</p>
不过大家又担心:拓跋焘铲除秦始皇遗迹,自己又留下什么玩意儿。</p>
所幸,拓跋焘有自知之明,没有留下一碑一刻。</p>
因此,鲁郡人对拓跋焘印象极好。</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