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第三据点(1 / 2)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4287 字 2个月前

魏军西路军拓跋仁部,在寿阳与宋军对峙几天,试攻两次,感觉陷城无望后,绕城南下走了。</p>

寿阳城里松了一口气。</p>

不久,皇帝旨意到了寿阳:臧质升辅国将军,接替萧斌职务。</p>

皇帝命令他立即率军增援彭城。</p>

寿阳与彭城,位置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垂直边上。</p>

最佳路线是从寿阳出发向东行,经马头、钟离,到达盱眙;再由盱眙拐90度弯向北。</p>

寿阳到盱眙,超过500里;盱眙到彭城,不到500里。</p>

寿阳城内此时的兵力,超过6万。</p>

臧质率副将臧澄之、裨将毛熙祚,领一万精锐甲士出发。</p>

臧质没有料到,他这次出征,运气实在不咋地。</p>

他到马头的时候,与魏国广武将军长孙真的先头部队2万人遭遇。</p>

双方一番激战。</p>

臧质队伍杀死、斩伤敌军七、八千。己方也损失三千多。</p>

宋军突围后继续东行。</p>

到钟离城时,又与魏国楚王拓跋建的主力相遇。</p>

这次的战斗更惨烈。</p>

魏军死伤一万多。</p>

臧质的副将臧澄之战死,队伍死伤接近5000,还剩2000来人。</p>

臧质这次出征,亲领的是一万宋国最精锐的东宫卫队甲士。</p>

虽然他们杀敌数倍,可是折损这么多甲士,臧质心痛无比。</p>

那可是太子府的宝贝啊!把他们训练出来,可是花费了臧质等几位太子亲信的无数心血。</p>

唉声叹气没有意义。臧质带着残兵继续西行。</p>

可是这次运气更糟。</p>

魏国皇帝拓跋焘的大军正在附近围剿持节都督萧道成、辅国将军司马胡崇之的两股队伍。</p>

臧质的2000来人一头扎进战场,陷入苦战。</p>

胡崇之是皇帝给臧质选配的辅国将军府司马,是位老将军。</p>

他受命率两万人马来与臧质会合,快抵达盱眙时与拓跋焘大军遭遇。</p>

萧道成年初受皇帝命令,持节调动几方面军队救援悬觚城,后来驻扎襄阳。此时也是受命救援彭城,路过盱眙。</p>

萧道成、胡崇之、臧质三股队伍加起来才三万多人,拓跋焘的大军有15万骑兵。</p>

厮杀过后,胡崇之两万人,死伤一万多,几千被俘,逃走2千多;萧道成的一万精兵还剩3000左右;臧质人马还剩900多点。</p>

萧道成在死士掩护下脱离了战场,辗转回去建康</p>

胡崇之老将军殒命。</p>

臧质的900多号人马,边打边退,靠近了盱眙城。</p>

盱眙城内,太守沈璞早就得到情报。</p>

但他只有四千郡兵,肩负着守城之责。没有军令,他不敢轻易率人马出城增援。</p>

草率出兵丢了郡城,那是要掉脑袋的。不能开玩笑。</p>

臧质率残兵靠近盱眙城时,沈璞发现了这一情况。</p>

经过周密部署,沈璞下令郡兵/民兵联合军2千人冒险出城,拼死将臧质残部接应进城。</p>

臧质的裨将毛熙祚不知所踪。</p>

可怜臧质刚上任辅国将军,还没开张,本部三万人马已经报销,只剩900多人。</p>

魏军将领绝对想不到,面对十几万大军,盱眙城竟然会冒险开城门接人。</p>

等他们反应过来,盱眙城门又紧闭上了。</p>

拓跋焘见盱眙城池不大,却如此嚣张,便下令攻城。</p>

结果几轮进攻后发现,这是块硬骨头:盱眙城城墙高而后,十分坚固。守军士气高昂、武器配置先进、防守井然有序。</p>

拓跋焘和几位将领一合计,大家都觉得一时半会难以搞定。</p>

于是,拓跋焘便懒得再理会,下令绕城通过。</p>

拓跋焘此时一心想着赶路,快些实现饮马长江的愿望,不想与这座小城纠缠,影响大军进展。</p>

不过,这座小城竟然如此藐视自己,敢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开城门救人!他的心里也记恨上了。</p>

臧质等人进城后,与沈璞互相自我介绍。</p>

臧质大沈璞十几岁,二人以前没有交集。</p>

不过,对臧质这位显赫外戚,沈璞却略知一二。</p>

对方是皇上新任命的辅国将军、前敌统帅,沈璞便主动行礼,然后道:“下官盱眙太守沈璞,见过将军。下官知道将军的任务是增援彭城。不过,围住彭城的魏军,就是正在过境盱眙的这支。他们由魏主拓跋焘亲自统领,人数15万。眼下看来,他们已放弃围困彭城,也不打算攻打盱眙。下官建议:将军不妨在盱眙城内休整休整,然后再定去向。”</p>

臧质这一路杀过来,遇到的都是十倍、几十倍于自己的敌军,处处被动挨打,身心早已疲惫不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