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2 / 2)

长女 空巢独居客 96 字 5个月前

“母親這就冤枉我了,我高興不是為我自己,是為了大爺啊。”

孟半煙不怕孫娴心生氣質問自己,就怕她憋在心裏不說,又要自己悶頭琢磨,越琢磨越歪。本來沒事也能琢磨出事,這世上多少矛盾就是這麽來的。

“你別糊弄我,我兒子我還不知道,最是個憊懶的。整日裏不睡到日上三竿哪裏肯起來,讓他天天上朝日日點卯,且不說他身子吃不吃得消,他又有那樣的耐心?”

孫娴心雖溺愛兒子,卻也耳聰目明,從沒想過自己哄自己開心,覺得武承安就是世上第一好。她比誰都明白兒子這些年被養成了個富貴閑人,要他入仕,孫娴心都想不出那樣的兒子該是什麽模樣。

“可母親也該知道,大爺并不是真的兩耳不聞窗外t事。朝廷發出來的抵報每一份他都讓福安抄錄下來,或早或遲總歸要看一遍。

聽松雲院的丫鬟說,自四皇子去了南疆,大爺跟鎮國将軍府的大公子時有往來,南邊的書信雖來得少卻也未曾斷絕。東跨院的外書房他更是專門留了一排客房出來,大爺若真是沒有半點心思,母親以為他會準備這些嗎。”

孟半煙其實能夠理解武承安眼下的狀态,身子不好懶慣了一時要他像武靖那樣殚精竭慮,他也就心裏想想身體肯定做不到。可真要他認命做閑人做一輩子,又哪裏甘願。

孫娴心聽着孟半煙的話沉默下來,她說的那些當母親的又何嘗不知道。她有時候也想,要是兒子真是個草包纨绔也就好了,自己生他這一場就養他這一世。

“長安要是身子好些,我早把他送去他外祖身邊讀書考功名。要是留在京城,也必定要把人送去國子監裏讀書。可……”

“母親為何只想要大爺讀書,這世上要做官的法子多了去了。大爺就算才高八鬥,他也撐不過幾場考試。每年那些身子骨好的進去熬幾天出來都有病死的,我們幹嘛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孫娴心還是家風太正,只想着要是兒子入仕起碼也得考個舉人才行。但對于孟半煙來說什麽官不是官,老百姓總調侃斜封官得來不正,但真到了那當官的跟前,又有誰不畏懼不馴服。

“只要大爺心是正的,或蔭封或捐官什麽法子不成。這裏頭最要緊的還是他怎麽想,他要是有這心思媳婦就願意幫着,成與不成到底試過也不後悔。

他要沒這個心思那咱們還照樣過日子,您去回了娘娘便是。這世上強扭的瓜不甜,還沒聽說哪家逼着爺們去入仕為官能做好的。”

孫娴心确實從未想過讓兒子走蔭封這條路,或者說因着武靖自己就是一步一步考出來的,這些年全家包括武承定花在這上邊的心思都不多。現在突然聽孟半煙這麽一說,真真是柳暗花明。

兩人把話說開,孟半煙又再三保證這事願意不願意全在武承安,自己絕不會做那等‘為叫夫婿覓封侯’就不擇手段的人,孫娴心的臉色才好轉了些。

可兩人都沒想到,武大少爺壓根就不用別人操心,自己就已經替自己做了回主,把府裏唯一一個去國子監的蔭監的名額,口頭許給了武承憲。

孫娴心看着等在正院的兒子,還以為兒子是來接媳婦的。沒想到武承安一張嘴就把他娘氣了個倒仰,“娘,我想讓老三去國子監讀書,府裏還有個蔭監的名額,給了他吧。”

“你這沒頭沒腦的怎麽就想起這一茬來了,是誰跟你說什麽了?府裏攏共就這麽一個監生的名額,你怎麽又打起這個主意來了。”

孫娴心從宮裏回來剛坐下水還沒來得及喝一口,就被親生兒子敲了一悶棍。剛做了回萬一兒子封侯拜相,自己也能得個诰命做個老封君的夢,沒想到這麽快就醒了,這讓孫娴心着實有些受不住。

孟半煙進屋之後就在武承安身邊坐下了,她也有些摸不着頭腦,又不好插嘴,只能伸手在他掌心不輕不重捏了兩下,提醒他別一時意氣。

卻不想武承安是真早就想好了,他先說了今天謝家撺掇武承定來找自己要國子監監生的事,又說了武承憲想要從戎的打算。

“娘,再過兩個月我就要二十五了,國子監過了二十八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功名都要從國子監退出來,即便我明天就去讀書,就我這個身子骨,三年又能讀出個什麽來。”

“老二想去,我不願意。況且他也只小我幾個月,去了也是白去。老三今年才十五,送他去讀正合适。

老實在裏頭待上幾年,學得成最好,學不成也能多識些人。等日後成了家不管是留在京城還是投軍從戎,也多些本事傍身。

母親放心,兒子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被老二同謝家刺激了非要那這事惡心他們。”

武承安明白,只要這件事辦成了,武承憲就會被綁到自己身邊來,往後不管他願或不願,都只能站在大房這一邊。

“送老三去國子監,兒子幾年前就想過了,只是那時候老三還小,我這身子又不争氣,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活幾年,又怎好胡亂給人承諾。”

現在成了家有了孟半煙,武承安原本積在心底的那些心思願景又慢慢湧上心頭。他總要替自己替府裏做些什麽,才不枉活過這麽一趟。

“那你自己呢,今天你姨母還問起你的事,問我有沒有想過要你出仕的打算。”

“娘且放心,兒子如今先把身子養好才是要緊的事,往後的路該怎麽走兒子心裏有數。這次的事,您就依了兒子的吧。”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