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 / 2)

长女 空巢独居客 96 字 5个月前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 39 章

也許是孟半煙在侯府發的瘋太兇, 又或者是武家和孟家的婚事已定,沒有再轉圜的餘地。

總之夏去冬來,孟海平和侯府都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上門來自讨沒趣, 就連孟海平原本撒在孟家門外,日夜守着的奴仆也盡數撤了回去, 仿佛孟半煙的事真的與侯府再無半點瓜葛。

不過孟半煙倒也不在意侯府的反應,下聘之後t,兩家把婚期定在來年春天, 三月初一,那時候天不那麽冷了又還沒過三月三, 是個适合辦喜事的好時候。

剛定下的時候孟半煙覺得留給自己的時間很寬裕,正好還能趁着沒嫁去武家, 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意和産業。

豈料時間這玩意兒是真的不經過, 還沒等武承安領着孟半煙把京城仔仔細細摸透, 一陣秋雨落下來就冷得連冰碗都不能吃了。

孟半煙這才恍然自己還有一大堆事情沒辦, 不肯讓武承安再見天過來, 被他哼唧纏磨着定下五天見一次, 才騰出些功夫安排自己的事。

武承安到底是世家出身的少爺, 即便病弱眼界格局也是從小養出來的, 并不是真的五谷不分不通俗務。

孟半煙與他說了眼下自己能動的銀錢頂多也就六千兩,武承安便十分堅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孟半煙近幾年要在城裏開鋪面,那是想都別想。

武承安雖不管家裏的事, 手裏也還有幾個鋪面莊子,他的意思很直接, 要是孟半煙願意他可以立馬騰出一個鋪面來給孟半煙用,但鋪子在侍郎府公中的賬冊上是有數的, 以後不管是賺是賠都繞不開侍郎府。

要是不用他的鋪子,六千兩銀子不如留着,去城外專門開酒作坊的那幾個村子裏轉轉,或尋一個別人要賣的或自己看中哪處院子,多花些銀錢買下來。

頭兩年不用張羅多大的排場,先釀幾批酒出來試試,京城的人喜歡自然皆大歡喜,不喜歡總歸還有個酒坊在手裏,到時候或賣或留賠也賠得有數,産業全是她自己的,不用混到侍郎府那一堆子裏去。

武承安這話算得上掏心窩子,但凡有一點私心,都該為了示好主動把鋪面拿出來給孟半煙,至于往後的麻煩那就往後再說好了。

反正兩人是要成親的,等那時就算有什麽糾纏不清的,一句大家都是一家人就足夠糊弄了。

孟半煙只考慮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從武承安那裏把彩藍借了來,他一向替武承安管着外面的鋪子莊頭,去城外買酒坊有他帶路要方便許多。

“要我說姑娘就不該把自己逼得這麽緊,這才松快了多久又忙上了。不如等成了親,到時候跟大少爺商量着,再定下也不遲。”

“孟家的産業從來都是我說了算,要跟他商量什麽。”

翠雲這話說了也是白說,孟半煙照舊日日帶着彩藍和阿柒出門,有時候回來得早也是下半晌了,有幾次耽擱久了連進城都是踩着關城門的點,幾次下來跟守城的士卒都混了個臉熟。

就這麽一直忙到京城下了第一場雪,天氣徹底冷下來,才騰出幾日功夫留在家裏。

一來把要過冬過年的東西置辦齊全,二來開了庫房挑出幾樣拿得出手的山珍,配上眼下京城時興的布料和潭州新寄來的土儀,去了侍郎府給孫娴心請安。

侍郎府已經見識過新娘子自己當家做主給自己定親的世面,現在未過門的大奶奶提着大包小包來府上,竟也沒人覺得有什麽不對。

孫娴心更是高高興興拉着孟半煙挨着自己身邊坐下,字字句句問的都是她在京城過冬習慣不習慣。

“京城跟潭州還是大不一樣,這地龍火牆恐怕你就還得适應一陣子才好。”

“不瞞夫人,我現在嘴裏還起着泡,就是烤火烤太多撩起來的。”

孟半煙聽說過京城冬天冷,但真見識過以後還是忍不住為此頭疼。不光家裏新找了兩個本地的婆子做事,好教一教家裏衆人這北地冬天的各種習慣。

新買下的作坊這會兒也壓根用不了,得過了這個冬天,等開了春孟半煙琢磨清楚釀酒的方子該怎麽改,才能慢慢試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