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夫人每每劳作完都会坐在草棚下写一些东西,可是种地的心得?”</p>
江晚一开口,裴煊也就把自己琢磨了许久的话问出了口,目光炯炯,却含着几分的胆怯。</p>
他知道,江晚看起来温婉,但确确实实是个不好招惹的人。</p>
“我种地哪有什么心得,不过是种到哪里写到哪里。你忽然问这个做什么?”</p>
江晚还以为他会问些别的,比如推广种植她园子里的苹果树,结果却问她写的笔记。</p>
这笔迹她日后可是要留着给沈长栋,让沈长栋教授百姓如何种地的。</p>
“我想着要是夫人愿意,不如将你写的心得找人重新编撰,刊印成书,然后在整个大周上下进行推广。此举,也算是造福百姓了。”</p>
刊印成书?</p>
江晚还真没想到这个。</p>
“我写的并不多,还有很多没写上。”</p>
要是刊印成书,由官府进行推广,江晚自然是愿意的,毕竟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百姓吃得饱饭。</p>
只是最重要的几种粮食,她还没有动笔去写。</p>
“没写不要紧,可以一本一本的出,最后做成一套农要的合集册。”</p>
“既然这样,那我把手里的这些完成,两日后交给你。日后此事就由你来办吧。”</p>
裴煊把算盘打得这么响,想来早就胸有成竹,江晚觉得自己就不该多问。</p>
既然他有心去办此事,那她就交给他,这样她也能得一身的清闲。</p>
“好。”</p>
见江晚松口答应,裴煊很是高兴,种菜种的也更卖力了。</p>
隔天一早,江晚找人把茶树苗送去了蒲山镇,接下来她一边盯着修路的事,一边开始完成她手里的农作物种植手册,顺便随时跟府城的白秀珠通着消息。</p>
江晚把戏本送去府城后,戏班子就开始排演,三日时间,他们就把戏给唱了出来,接下来还得用上几日,把戏给演好。</p>
日子一天天过着,沈朗偶尔也会写信回来,告知她京城里的消息。</p>
四皇子裴烨重病的消息如今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本病弱膏肓的皇上最近却日日临朝。</p>
沈朗也曾见过太子一面,再打听打听他的事迹,他确实如传闻中的那样庸碌。</p>
“娘,咱家的地窖修好了。”</p>
忙了几日,江晚终于把农作物种植手册完成交到了裴煊的手里,整个人清闲不少。</p>
去了趟采石场刚回来,杨慧就寻到了梨花院。</p>
他们住的院子里本来有间地窖,而且里面还是用青砖垒砌的,面积大,也干净。</p>
要是不挑的话,完全能用。</p>
但江晚想着日后还要在这里住几年,就重新画了图纸交给杨慧,让她找人修缮。</p>
没想到这么快就修缮好了。</p>
“走,去瞧瞧。”</p>
得知地窖修缮好了,江晚把杯中的热茶一饮而尽,随即起身就去了地窖。</p>
由于地窖大多是用来储存新鲜蔬菜的,为了取用方便,入口就设在灶房跟柴房中间。</p>
西北的地窖不比中原的地窖,家家户户修的都很大,从进门到下到地上,江晚都是直着身子的。</p>
以前的旧地窖只有一间,现在多出两间,能够多储存一些蔬菜,还能养些蘑菇,种一些韭黄之类的蔬菜。</p>
说种就种,江晚找了几个人,挖出一块地,往里面种了一些蒜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