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信固然是好事,可是,这背后的代价可不小!</p>
</p>
要知道收购60%的股份需要660万美刀,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p>
</p>
“太快?我还嫌太慢了呢!”</p>
</p>
张耀扬摇头说道。</p>
</p>
“这还慢……”程程惊呆了。</p>
</p>
“对,这事情必须快,必须要争分夺秒。不然的话,就要付出大量的金钱。”</p>
</p>
张耀扬认真说道。</p>
</p>
要知道企鹅的第一大股东MIH在2001年时找到企鹅,它出价6000万美元给马华滕,要求持股比例至少50%。</p>
</p>
当时IDG有退出的意图。</p>
</p>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盈科听到如此高的报价,兴奋过度,但表现出犹豫。</p>
</p>
最终在MIH的坚持下,由于种种原因,双方最终达成协议,IDG转让12.8%的股份,盈科转让全部20%的股份,MIH获得32.8%的股份,成为企鹅的第一大股东</p>
</p>
MIH给予企鹅如此高的估值是有原因的。</p>
</p>
2000年底,企鹅从日本电信运营商NTT那里得到启发,找到了一种商业模式。</p>
</p>
企鹅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QQ”,为手机QQ用户提供资讯和增值服务。</p>
</p>
那时候,手机发短信要收费,每条短信1-5毛。</p>
</p>
手机QQ用户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信息,可以实现与电脑用户的实时通信,产生了大量的短信成本。</p>
</p>
一开始,企鹅和电信运营商的比例是15比85,运营商拿15,企鹅拿85。</p>
</p>
2000年5月以来,企鹅先后与联通、移动展开合作。</p>
</p>
到2001年3月,“移动QQ”发送的短信数量超过3000万条,为企鹅带来每月200多万的收入。</p>
</p>
截至2001年底,企鹅实现总营收近5000万元,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成为华夏互联网史上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p>
</p>
至于阿狸、摆渡2003年盈利,京西19年开始盈利。</p>
</p>
因此,以2001年1000万元的净利润估算,市盈率不到6倍,而且面对未来可观的增长,绝对是值得买入的。</p>
</p>
MIH入主企鹅后,继续努力增持,并开始筹划推进上市。</p>
</p>
2002年6月,MIH通过可转换债券投资了企鹅,8月,企鹅回购了IDG剩余7.2%的股份,从而形成了MIH和企鹅12位创始人在ipo前持股50%的结构。</p>
</p>
张耀扬很清楚企鹅的发展过程。</p>
</p>
所以,他必须争分夺秒,抢在企鹅盈利前收购企鹅的股份。</p>
</p>
要是到了明年,企鹅可就不是大白菜的价格了。</p>
</p>
同一时间。</p>
</p>
马华滕和他的同伴们也很兴奋,他们打开了红酒,开始庆祝了。</p>
</p>
“志东、辰业,你们准备合同。”</p>
</p>
“李青,你联系林煌,让他们和IDG、盈科取得联系。”</p>
</p>
“我们必须快点把事情定下来。”</p>
</p>
马华滕等人生怕张耀扬反悔。</p>
</p>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像张耀扬这样进场捡钱的投资人不是没有。</p>
</p>
只是多数人都会后悔。</p>
</p>
因为他们是赌徒心理,都是来抄底的。</p>
</p>
IDG和盈科也是一样。</p>
</p>
而且,IDG和盈科已经后悔了。</p>
</p>
为了避免张耀扬后悔,马华滕等人也在争分夺秒。</p>
</p>
在他们的眼里,张耀扬就是一个大冤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