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沉默的帕罗西汀(1 / 2)

六月的风闷热而潮湿,林婉站在医院急诊室门口,手里捏着女儿最后的遗物——半板帕罗西汀。药片在铝箔板里安静地躺着,像极了女儿最后一次沉默的样子。</p>

“你需要救吗?”</p>

林婉记得自己当时这么问,声音平静得不像是在决定女儿的生死。而小雨只是望着天花板,眼神空洞,长时间的沉默后轻轻摇了摇头。</p>

那是女儿给自己的最后答案。</p>

现在林婉站在这里,手里攥着那半板药,想象着小雨从六楼跃下时的决绝。她没哭,眼泪早在过去三年里流干了。</p>

“抑郁症?就是闲出来的毛病!”丈夫李建国的声音又一次在耳边响起,“我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哪有机会抑郁?”</p>

这话像根针,扎进林婉心里,现在回想起来仍隐隐作痛。</p>

“家属?赵小雨的家属在吗?”医生的呼唤将林婉拉回现实。</p>

她机械地走上前,接过死亡证明书。白纸黑字,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p>

“她才十九岁啊。”林婉轻声说,不知是说给医生听,还是说给自己听。</p>

医生叹了口气,“重度抑郁患者自杀率很高,你们做家长的应该早点...”</p>

应该早点什么呢?林婉没问下去,她知道答案,也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原谅自己。</p>

回家的路上,林婉摸着那半板帕罗西汀,边缘已经有些磨损。她想起一年前,第一次发现小雨在吃这种药。</p>

“这是什么?”那天她从小雨书包里翻出药瓶,语气满是质疑。</p>

“医生开的,治疗抑郁症。”小雨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p>

“什么抑郁症?你就是想太多了!”李建国一把夺过药瓶,“跑两圈就好了,吃什么药!”</p>

那瓶崭新的帕罗西汀就这样被冲进了马桶,白色的药片在水流中旋转着消失不见。</p>

“再犯病试试!”丈夫的狠话言犹在耳。</p>

而现在,小雨真的“再犯病”了,以最决绝的方式。</p>

到家时,李建国正坐在沙发上刷手机。见林婉进来,头也不抬地问:“处理完了?”</p>

林婉没回答,只是走到丈夫面前,将那半板帕罗西汀放在茶几上。</p>

“这是什么?” “小雨手里攥着的。” 李建国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松动,随即又恢复如常:“人都走了,留着这个干什么?”</p>

“我想知道她为什么宁愿死,也不愿向我们求助。”林婉的声音平静得让自己都惊讶。</p>

“求助什么?就是矫情!隔壁老张儿子当兵三年,什么毛病都没了!就你们娘俩事多!”</p>

林婉没再争辩。她拿起那半板药,走进女儿的房间。</p>

小雨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样:浅蓝色的墙壁,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床上放着几个毛绒玩具。若不是书桌上已经落了一层薄灰,仿佛主人只是暂时出门。</p>

林婉坐在女儿床上,手指轻轻抚过床单。她想起小雨最后一次向她求助的样子。</p>

“妈,我胸口闷。” “跑两圈就好了。” “我整夜睡不着,难受。” “别矫情了,谁还没个失眠的时候?”</p>

而现在,林婉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她一定会抱住女儿,说:“妈妈在,妈妈带你去看医生。”</p>

但时光从不倒流。</p>

葬礼那天,来了不少亲戚朋友。大家说着节哀顺变的话,眼神里却藏着各种猜测。</p>

“听说是因为失恋?” “高考压力太大了吧?” “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了...”</p>

林婉听着这些议论,一言不发。她知道不是这样。小雨的日记就藏在枕头底下,她昨晚读完了全部。</p>

日记里写满了无助和绝望,也写满了不被理解的痛苦。</p>

“今天又割了手腕,看着血渗出来,反而感觉好受一些。爸爸说我是装可怜,也许他说得对...”</p>

“药被冲进马桶了。爸爸说再犯病试试,我不知道怎么才能不犯病...”</p>

“妈妈问我需要救吗?我沉默了。不是不需要,是不知道该怎么需要...”</p>

读这些文字时,林婉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她想起自己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哪有空抑郁。”</p>

这话像根刺,不仅扎在女儿心里,现在也扎在她自己心里。</p>

葬礼结束后,林婉做了一个决定:她要了解抑郁症,真正地了解。</p>

她开始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加入患者家属群。越是了解,她越是自责。</p>

原来抑郁症不是心情不好,而是大脑生病了;不是矫情,而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不是闲出来的,而是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p>

“大多数患者的家属都存在误解,”一位心理医生告诉她,“认为患者是故意那样,或者通过意志力就能克服。这是最大的误区。”</p>

林婉想起自己也曾这么认为,羞愧得无地自容。</p>

一天晚上,她鼓起勇气对丈夫说:“我查了很多资料,抑郁症真的是病,需要治疗...”</p>

李建国不耐烦地打断她:“有完没完?人都死了,说这些有什么用?”</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我的故事里有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p>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请大家收藏:我的故事里有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还有很多人正在经历同样的事!我们可以帮助像小雨一样的孩子...”</p>

“帮助?怎么帮助?告诉别人我们家有个精神病女儿?”</p>

林婉看着丈夫,突然明白了小雨为什么从不向父亲求助。在这个男人根深蒂固的偏见面前,任何求助都是徒劳。</p>

第二天,林婉联系了本地一个抑郁症互助组织,提出想做志愿者。</p>

“很多家长缺乏对抑郁症的认识,”组织的负责人告诉她,“如果我们能早点干预,或许能避免很多悲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