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健的信心来自于鸳鸯阵。在历史上,戚家军对阵女真八旗的时候,以三千在女真两万的围攻下,在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情况下,依旧能全身而退得出来的。
戚家军的军纪严苛,训练有素,加上钱粮充足,才培养出来了这么一支,百战百胜的精兵。
那么自己这六千,无论从任何一点,都可与戚家军相提并论,并且有过之而不及的军队,面对1万五千金兵,不敢说取胜,但至少不败,他还是有信心的。
林丹汗见调不回那一万精兵,也只能作罢。“那么明天我们就全力以赴吧。巴特。”
“属下在。”
“明天对阵你打头阵,我的本队相机行事。”
这还是胆小畏缩想要保存实力。
林丹汗似乎也看出了大家的鄙夷之情,赶紧画蛇添足的加了一句:“这里是巴特你的主场,无论地形地势,还是军心士气上,都在巅峰。而我作为中军要掌控全局,左右兼顾,希望诸位还能体谅。”
这句话主要是给吕建解释听的,那意思就是,我不是保存实力畏战,因为我还要兼顾你吕建大人的安全。我这么调派是为你好。
其实你这样做,不还是想消耗巴特的兵力,想让他视力削弱,不能和你抗争吗?
其实林丹汗已经混得相当困窘了,这一次本来他想召集八大台吉一起参战的。但他没有完全用食盐垄断的办法,彻底的控制那些部落之前,他的大汗令,对那七家台吉简直如同废纸,竟然没有一个人响应派兵出来。
其实这一次,他最应该明智的选择就是,利用这一次战役,全力以赴的取得胜利,用来彰显他的雄风。然后再配合食盐垄断的办法,彻底的让那些左右摇摆,离心离德的部族,真正的归附。
结果他依旧愚蠢的选择了保存实力,做墙头草左右观望。
一个只会空喊口号,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却依旧不能够做到当机立断,孤注一掷的人,怎么能够成就大事?
有时候孤注一掷,也并不全是坏事,那要看怎么运用,在什么形势下运用。
结果林丹汗,就不懂得这一点。
如果这一次,他明智的选择了孤注一掷,取得了胜利,那他的威望会在蒙古如日中天。即便是输了,他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你保存了一点实力,那你还有什么用处呢?
面对林丹汗这样的举措,吕建和齐飞就彻底的放心了。
现在他们两个人,应该不放心的是眼前的这个巴特。
因为只要这一场战斗胜利,反倒会让巴特的威望,在蒙古人的心中巨升。
到时候,林丹汗会忌惮巴特,对巴特发动火拼。或者是巴特不顾大局,兼并周围的小势力之后,主动挑起和林丹汗的火拼。
但不管从哪一点上来看,都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现在就看自己用棉布垄断的手段,能不能控制住这个巴特。如果真控制不住,那就只能想办法,让这个可能威胁大明的聪明人,青年早逝了,锦衣卫做这种事,在行。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还是顾着眼前吧。
“十里的面积,10万多人的决战,敌人想绕阵而行也不太可能,那么巴特里的那1万精锐,就让我掌握着,作为咱们全军的预备队吧。”这是吕建的决定。
孤注一掷,这是一种气魄,但口袋里怎么的,也得留点儿打车回家的钱吧。
这一提议,当时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意。这样才把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