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五味杂陈(1 / 2)

王常松已经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了,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结结巴巴的来了一句,“媳妇儿,这么说,你已经是万元户了?”</p>

</p>

八十年代万元户就是富豪的代名词,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王常松做梦也想不到,自家媳妇儿两个月就变成了万元户。</p>

</p>

那帮助媳妇成为万元户的林致远该趁多少钱?</p>

</p>

王常松打了个冷战,他已经不敢往下想了。</p>

</p>

梁静温柔的抓起丈夫的手,“常松,我跟你说这个的意思就是咱家以后不缺钱了,这一万块钱咱俩可能一辈子都花不完,我现在只想你早点转业回来陪我。”</p>

</p>

“嗯!”王常松温柔的抱起妻子,“等我的正营级解决完,我马上就打转业报告,以后天天守在你和孩子身边。”</p>

</p>

热轧厂,均热车间,戴着安全帽的林致远巡视了一圈。</p>

</p>

车间上上下下井井有条,所有的工人不需要督促,都在自觉的干活。</p>

</p>

这倒不是李涛和林致远管的有多严,而是现在均热车间在热轧厂的收入最高,有多少其他车间的工人一直眼红这里,托关系找门路,都想要进均热车间干活。</p>

</p>

这无形中就给原本均热车间的工人造成了危机感,他们害怕被人顶下去,所以一个个非常自觉,就怕犯错误丢了现在的岗位。</p>

</p>

林致远转了一圈以后出了车间,去门口的吸烟点抽了根烟,在这里,他看到带着红袖标的小伊子。</p>

</p>

更换了新轧机后,</p>

</p>

设备的故障减少了很多,维修员的工作就非常轻松了,包括小伊子在内的两个维修员,也害怕被人顶下去,就自动找到车间领导,要求在空闲时间义务担当车间的卫生监督员。</p>

</p>

在没有维修任务的时候,他们带上红袖标,每天上下午各一趟,检查车间的卫生状况。</p>

</p>

现在已经没有工人敢在车间里抽烟了,均热车间的地上别说一个烟头,就连一片纸屑都找不到。</p>

</p>

均热车间成为整个革钢的样板车间,经常有兄弟厂矿的领导来这里学习取经。</p>

</p>

当这些人看到地上刷了各种颜色的地板漆,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后,都不敢相信这里是印象中灰尘满天,噪音满耳的车间。</p>

</p>

李涛、林致远的名字也因此越传越广,成为革钢厂矿间的名人。</p>

</p>

每天中午吃饭,林致远也像其他车间领导一样,让通讯员段小萱把饭打回来,坐在车间办公室里吃。</p>

</p>

吃饭的时间,这些车间领导还可以商量几句和生产有关的事情。</p>

</p>

吃完午饭,段小萱自动自觉的将这些领导的饭盒收走,拿去洗刷。</p>

</p>

林致远则会跑到吸烟点,抽一根烟,和那些工人侃一会儿大山。</p>

</p>

工厂里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p>

</p>

如果说单位是一把大伞,可以为伞下的工人们遮风挡雨,那么革钢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将四十万工人庇佑在它的树荫下。</p>

</p>

看着这群无忧无虑的工人,林致远在心里叹了口气。</p>

</p>

再有两年,国企深化改革将全面实现,大面积的下岗潮从东北开始,继而席卷全国。</p>

</p>

像热轧厂这种主体厂矿还好一些,只会买断一些上年纪工人的工龄,让这些人提前退休回家。</p>

</p>

如果是革钢外围的一些附属企业,就没这么幸运了,剥离,清退,很多正值壮年的工人离开工厂。</p>

</p>

而像革钢以外的市政企业情况会更惨烈,缺乏竞争力的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大量的没有生存技能的工人丢了工作,没有任何保障的残忍的丢向社会,自谋出路。</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