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莫正南捧着自己写得诗,失望的看着大门的方向。他也会作诗了,这首诗还得了夫子的喜欢,他巴巴的想要拿回来给爹爹看,但爹爹好些时日没有回家了。</p>
</p>
宋今瑶心知莫鸿琛恐怕不是为了养殖场的事情,而是另有原因,只是那原因恐怕没几个人知道。</p>
</p>
她接过莫正南的诗,念了两遍,高兴的说:“咱们正南果真长大了,这诗作很像样。”</p>
</p>
莫正南摇头说:“他们说,还差很远……”</p>
</p>
“那是因为你还小。”宋今瑶蹲在他面前,鼓励说,“我与你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与旁人比,只要同自己比较就好了。你看你的进步这样大,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p>
</p>
然而今日的莫正南,并没有格外高兴的样子,连去跟莫正东一起做饭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p>
</p>
要说进步最大的,其实是莫正东。他原就性子沉稳,又非常好学,每日除了家务之外,基本上都捧着书在读。</p>
</p>
宋今瑶虽然忙碌,也不忘孩子们的教育,定期带着莫正东去书局里面挑选书册,若是打听到不错的书籍,也会托人从潞州带回来。有很多工具书晦涩难懂,但莫正东都能将它啃下来。</p>
</p>
这一点,宋今瑶每每见到,都会感叹一声佩服。</p>
</p>
到了晚上,宋今瑶哄着莫西西睡着了,出来一看,就看见莫正南坐在大黑面前发呆,大黑乖乖的趴着,由着他有一下没一下的摸它的背。</p>
</p>
“正南?”</p>
</p>
莫正南回头,瓮声瓮气的喊了声:“娘。”</p>
</p>
宋今瑶也搬个小凳子,坐在莫正南旁边,拍拍他的头:“怎么今日见你,好似心情不佳?想你爹了?”</p>
</p>
莫正南点点头,又摇摇头:“爹总是忙。”</p>
</p>
小时候亲爹娘总是忙,后来爹爹照顾他们,也总是忙。他早就习惯了,有哥哥妹妹,有娘,似乎就够了。</p>
</p>
“为什么不开心呢?”</p>
</p>
宋今瑶却也没有强迫他回答,只是说。</p>
</p>
“若不想说,就不说,我陪陪你。”</p>
</p>
莫正南问:“娘,我觉得学习很累。夫子让我们背的东西好难,我背不下来,就要挨好几戒尺。可是那些,我就是背不下来……娘,我是不是很差劲啊?为什么别人能背下来,哥哥能背下来,就我背不下来。”</p>
</p>
这时候的学习没什么因材施教的道理,全都是死记硬背,而且先生不会告知意思,只告诉怎么读,上来就让你背。</p>
</p>
背不出?那就打手心,打完继续背,背不出继续打。</p>
</p>
莫正南好动且对这些不敏感,自是挨了不少打的。</p>
</p>
也难为他作出那样一首诗,背地里不知哭了多少回。</p>
</p>
可是,宋今瑶没有在这个时代的育儿经验,她只能揽住他,让他靠在自己肩头。</p>
</p>
“你如今已经通读三字经与千字文,识字写字都不成问题,若是当真不喜欢读书,倒也不是非读不可……”</p>
</p>
莫正南抬头,认真看着宋今瑶:“娘,我想当兵打仗,以后做将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