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风口浪尖(2 / 2)

老商埠 飞天 3909 字 9个月前

那个人笑起来:“不要管他,你是老老实实的买卖人,现在背靠日本人,什么都不要怕。至于冯爷,是不是八方面军的人,由日本人去调查,你着什么急?”

那个人走了,陈宝祥站在门口,一边目送,脑子里一边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如果冯爷真的跟太行山有关,也不过是跟他们做生意,从中赚取高额利润,无利不起三分早,尤其是冯爷这种人,赚不到钱的话就不会干。

陈宝祥有些感叹,日本人真是神通广大,不管谁有什么隐私,都能调查出来。

看起来,冯爷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日本人根本不信任他。

他回到院里,柳月娥早就听到那人说的那些话,笑眯眯地问:“当家的,如果踢走了冯爷,没有人抽成,干完活剩下的钱都是咱的,对不对?”

陈宝祥点头,的确如此,按照这种计算方法,他赚的钱要翻两番。

陈宝祥不想多说这件事,因为他觉得,过河拆桥,会让所有济南人骂他。

柳月娥一拍大腿:“太好了,当家的,这样一算,咱干一个月的活,能比平时多赚三个月的钱,传文娶媳妇就好办了。咱家里攒一些家底儿,人家宋小姐嫁过来也不吃亏,也不受累,到时候咱把陈家米饭铺向两边扩充,再雇上丫环和奶妈。”

陈宝祥笑了,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柳月娥已经打算好了,就好像人家宋艺甘心情愿嫁给传文一样。

他不想打击柳月娥的热情,只好点点头,随她去说。

“当家的,冯爷的好时候到头了,日本人怀疑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抓进去,死在里面,铭新池也会被日本人霸占,咱以后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只要把自家日子过好就行,不管其他的事。”

陈宝祥感叹,日本人眼里不揉沙子,有时候不傻,某个人并不是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只是在寻找恰当机会。

从冯爷身上,他也想到自已,连冯爷都会完蛋,他一个小小的陈宝祥,岂不是更像蚂蚁一般?

所以,他必须加快赚钱成长,将来有机会带着一家人逃往太行山,远远避开日本鬼子。

他们商量这些事情,济南城那些鲁菜馆子也没闲着,都知道陈宝祥接了个好活,给日本人开饭店,所以,立刻有几家人联合上门,找陈宝祥理论。

陈宝祥看见这些鲁菜馆子里的当家人,就觉得心虚,人家是正宗鲁菜的传人,而他不过是个开米饭铺的小买卖人。

他赶紧让柳月娥到斜对面的茶叶店,买了最贵的茶叶,把茶壶擦完,洗刷干净,恭恭敬敬地给这四位当家人上茶。

四个人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全都来势汹汹。

其中一个是崔家的人,传到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

崔家曾经上过满汉全席,所以他说话底气十足,平时在济南城飞扬跋扈惯了,任何鲁菜馆子创立新菜,都要请他去评判。

他既是厨师,又是传承者,还是鲁菜的评委会大人物,他一开口,其他三个人洗耳恭听。

“老陈,你跟日本人合作也就罢了,做你的米饭把子肉没人管你,但你偏偏要做鲁菜,鲁菜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你知道吗?”

陈宝祥点头,但随即摇头,因为他的确不知道鲁菜的真正意义?

在他看来,只要是把鲁菜里面的著名菜品做好了,端上桌,就是一桌鲁菜。

那位崔先生微微冷笑:“你什么都不懂,就敢妄谈鲁菜,还要开鲁菜的馆子,这是坏了江湖规矩,你有没有师傅传承?也没有门派扶持,突然冒出来,外行干内行的事,是不是找死?”

陈宝祥涨红了脸,他根本没有这种意思,那些鲁菜的做法,他从小就看,也能自已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同样的菜。

他觉得,只要会做就是鲁菜,不必讲究传承,老百姓吃饭,吃饱喝足就行,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讲究。

崔先生再次提问:“你的菜谱呢?拿过来我看看,在济南,开鲁菜馆子有些托大,我们都不知道你他妈的是谁?”

陈宝祥赶紧把自已罗列的菜谱,双手捧过来,放在崔先生面前。

崔先生翻开一页,扫了两眼,随手一推,菜谱落地,发出啪嗒一声。

“老陈,你这些菜都是各家馆子的镇馆名菜,全都把它放在一个菜谱里合适吗?我看你写着九转大肠,也写着葱爆海参,这两个菜的要诀是什么?给我讲一讲,听一听,如果你说的有道理,这碗饭你还能吃,如果说的没道理,直接跟日本鬼子散伙,别拿着中国鲁菜去孝敬外人。”

这些话仿佛一记记巴掌,直接抽在陈宝祥脸上。

他没想那么多,别人能做九转大肠,他当然也能做,只要做了好看、好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