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1 / 2)

于安城再在上一级那可是省城了, 一个州府最繁华的地方, 能在这样的地段开起铺子,先不说要有过人的财力,那必然也要有四通八达的人脉。

村长夫人这话让林初月有些好奇,这刘掌柜的主顾究竟是何人?

“听刘掌柜说, 他上头的大人对你这手套生意也是很看好的, 倒是打算借机和你长期合作。”

沉吟片刻,村长夫人看下林初月, 一双眼里满是认同和期许:“阿月以后,定然要比如今更好。”

林初月自己当然也希望他能过得更好, 只是对许多地方他还是陌生的许多领域, 他还是一知半解的, 这些都需要别人帮助。

这些话更加坚定了林初月心里的想法。

“那就借师傅吉言了,如果我以后能挣到大钱, 肯定好好孝顺我的师父!”林初月扬着笑,一双眼半弯的像对月牙。

村长夫人垂首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前几日和你说的话,你可有考虑过?”

前几日刚出的那户册的事情, 村妇们的言谈行为,实在让村长夫人心里膈应。明明就是同村的朋友相亲怎的,阿月出了那样的事情不帮忙就算了, 反倒还要来倒打一耙, 这样的人不念情义林初月能人, 村长夫人也忍不了。

虽说她那日逼走了一部分明目张胆的人,但还是有一些不知感恩的人, 混在人堆里,暗着滋事。

就譬如张兰儿。

针对此, 村长夫人与林初月提了个法子。

既然这工钱都是由林初月的分红里面出, 那村妇们的主雇上峰,不就是林初月吗?既是这样,那工钱规矩,自是由她定夺那些。

村长夫人计划着由今天开始,这手套的工钱便分几个档次,由那几位几位手艺娴熟与林初月亲近的为最高一级,以这两个分别为标准逐级递减,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工艺水准上的工钱不同,也体现了对林初月态度上的工钱不同。

林初月是主雇,何必收那些不知感恩暗自挑事儿不嫌麻烦的村妇。就算是想要帮助村妇,村长夫人认为那也得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旁的那些,自己爱怎样便怎样。

那日村长夫人在主屋里说过那些话后,回头就和林初月讲了这些事情。

规矩是一定要的,林初月深以为然。

“师傅可有和那几位绣娘谈过?”

搭建起张家村和和于安城绣铺的桥梁,虽说村长夫人出了主力,但几位绣娘也功不可没,有许多事情,村长夫人都会和那几位绣娘商讨。

当然,这件事情林初月也觉得该同那几位商量才是。那几位帮了自己不少,其中花样和材料的搭配选择那几位也帮忙出了意见,说起来并不全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村长夫人点头应是:“我得空是和她们几个商量过的,她们四个都是觉得有必要立立规矩,我说的这些他们也都赞同,但后面拿主意的人还是要阿月你来。”

林初月也在认真考虑村长夫人提的意见。根据绣工质量定工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后面这条,林初月倒还在犹豫。

和她亲近的工钱高,那这样一来不是容易养成谄媚的风气吗?而且也没定清楚这两样比重究竟如何,林初月担心这样长久以往,不仅不能促进村妇们和谐一同挣钱,反倒容易让大家心里生出秀公无用,拍她马屁更好的这种心思。

她现在勉勉强强也算得上是个小老板,这些还是很重要的。

“不如这样。”林初月将心里的大概说了出来。

“按照绣品质量定工钱这点是一定要的,至于这绣品质量如何评比,那就按照我们之前的方式,将村妇分成小组,由组长核验每位组员的绣品质量,至于组长的绣品,那就交由我们几位绣娘评定,师傅,您觉得如何?”

村长夫人仔细思忖,觉得林初月说的有理。

“那绣品质量评定总归有个标准,这标准……”

林初月一双眼睛贼亮,双手握住村长夫人的手。

“这绣品评定等级的划分,就交由师傅和几位绣娘定制,由高到低分四个等级,师傅觉得如何?”

村长夫人瞪了她一眼:“你倒是会扔事儿,这些都交给我们,你做什么?”

林初月笑了一声,双手置于腰间,佯装得意:“师傅您不是说了吗?我是主雇,那既然是主雇,当然是做个甩手掌柜,把事全都扔给你们,我直接拿分红了!”

林初月这一番真真假假的话,倒让村长夫人有些意外。

“阿月你可是认真的?”

林初月捂着嘴:“当然是开玩笑的了,我怎的好意思把事情全扔给你们呢,我自己当然也要做些事情的,就和师傅您说的一样,我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不可能允许那样瞧不起我背后损我的人挣着我的钱。”

“绣品有考核,人当然也有考核。”

林初月又把自己心里的大概想法和村长夫人交了底。

她是打算这样,每月对当月在他们手下做事的人进行评级考核。方面呢,主要是针对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对主雇,也就是林初月的尊敬程度来评定。各自占比不同,其中对主顾的尊敬程度占比最低。

毕竟设立这一点的主要目的,只是想要剔除那些既想挣她的分红,又在背后说道她的人。林初月不需要旁人来拍她的马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评定村妇们工作态度的工作质量的这些,就交由她和村长夫人和几位绣娘轮流来负责。相应的综合评级越高的人,得到的单次计件工钱也是最多的。

这样一来,既能调动村妇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容易产生摩擦,把权责都分散开来,没必要特意去讨好谁。

林初月把这些大致同村长夫人说了一遍,村长夫人听着虽还有些不懂一知半解的,但大概意思还是明白了。

“阿月你这法子我倒是闻所未闻,但我听着觉得不错,可以一试,不如这样你回去整理一下,把这些都写着,让我也好看看,我记住了,便抽时间一点点把这些安排下去,让村夫们都明白你的意思,阿月看怎么样?”

林初月点头,这些也是初具雏形,具体事项可能还需要调整一二,但方向总是没错的,她这趟回去就整理一下顺便把这些都写下来交给她师傅。

她就知道,把这些同她师傅说,她师傅肯定能帮她具体落实下去,让她不再是纸上谈兵。

聊的差不多,林初月就和村长夫人出了里间。

主屋里,村妇们还在忙碌着筹备新的手套图样。林中月大概估计了一下,做完这个月差不多这手套生意就可停了,她们又能回归到原来的绣品上。

但光只是绣品可不行,林初月还得想想办法,如何才能扩大他们的业务事项,让他们能做的事情可以更多。

那边刘掌柜筹备在邻近县城开新店的事,林初月心里倒是隐约有些想法。只是将这些想法付诸实现,还需要些东西。

转眼就过了三日,到了林初月要去钱夫人府上教习小姑娘女工的日子。

林初月提前一天就有准备。

小姑娘是启蒙,穿针引线要学一会,后面再教最简单的劈线,若是小姑娘们天赋好,时间还算充裕,她还能教小姑娘大致绣朵小花。

先从简单的事物开始,反复练习熟门熟路后,就可逐步加深。

她是第一次做老师,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

林初月早早的就起来,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拣一个自己常用的竹篮装着。又和邵全德交代好,自己才拎着东西出了院门。

也不知这次钱夫人会让谁来等接她。

她们约的卯时见面,因为路程算不上近,想来那来接她的人应该也会提前些。

林初月就在村口的位置等,没过多久就听见村道上马蹄声传来,由远及近,像是在逐渐朝她这边靠近,林初月抬头往村道上张望,果不其然看见了那日送她回张家村的车夫。

车夫快到她面前时勒住了缰绳,速度渐渐放缓。

“阿月姑娘,久等了!”那车夫朝着他开口,随后翻身下车。

林初月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只能大致从他的年纪上叫。

“大叔一路辛苦了。”

“哪里谈得上辛苦,份内的事罢了,阿月姑娘上去吧。”

林初月点头,但正想翻身上去,又觉得这马车实在有点高,犹豫了起来,车夫的看出她的为难,赶忙拿过一旁的小凳子垫到旁边。

“阿月姑娘踩着这个上去吧。”

林初月点头,踩着凳子坐进了马车,随后车夫也收了凳子跟着上车。

马车在路上扬蹄,一个时辰不到的功夫,林初月就到了钱府大门口。

林初月一下马车,就有人引着她进了内院。

钱府很大,一进门穿过影壁,就看见好几条回廊,若不是有人引着林初月都担心自己找不对路。

在穿过好几个院子,又走了三条甬道,越过一片芍药园后,总算到了钱夫人的院子。

说实在的,要不是早知道钱府富庶,府邸是座豪宅大院,林初月都要怀疑这引他进去的仆人故意带她绕了条远路了。

不然怎的光是进院子,她就走了快一刻钟。

那仆人停下脚步,笑着面向林初月:“小师父,这就是我们夫人的院子了。”

林初月点头,随后四下打量了一圈,周围种满了海棠树,此时还不是海棠花开的季节,手上的花苞都觉得还很小,透着青色,但是海棠树却很高,估摸着是植了有些年头。

她刚跨进这座园子的时候,就注意到院门上端着一方匾额,上面写着“海棠园”,真是名副其实的海棠园,整个院子周围都种着海棠树。

但仔细看,林初月发现不止海棠,这院子里还植了许多牡丹,虽长势不太好,但品种繁多。想来,若是有人愿意悉心照料,肯定能恢复以往繁盛景象。

再往里走就是主屋了。

“阿月姑娘,我们夫人和几位小姑娘现在应在里面等着呢,您直接进去就行了。”

林初月说了声好,随即在进门前敲了敲门,见有人回应,便推门进去。

钱夫人坐在主屋正中的的红木八仙桌旁,边上放了几把矮脚凳子,坐着几位梳着垂鬟髻的小姑娘钱夫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对着那几位小姑娘诵读。

帮她开门的人是青禾,青禾就站在门边上,笑脸相迎。

“阿月姑娘来了,快进来坐。”

林初月点头,迈过门槛进去。

主屋里,钱夫人刚好诵读完一段,把书合上让几位小姑娘先进了里间。

“阿月过来了,先坐下歇歇,青禾倒杯茶。”钱夫人招手示意让她过去,林初月随即坐到了钱夫人身旁。

林初月面前白瓷杯盏光洁茶香飘溢氤氲,她伸手取过瓷杯轻啜一口,茶性温和,脾胃顿生暖意,回味甘香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