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太仆寺那边一直拖着不肯开拔,叶盛也不会赶过来查看情况。
“你说实话,太仆寺的家当真的就只有这些了吗?”
“只剩下这些老马,病马?”
一开始,叶盛还没把事情想的太过复杂,只当是那太仆寺的管事办事不利。
平时吹牛战马充裕,粮草充足,等到用的时候就是空空荡荡,要啥没啥,这都是太仆寺的常态了。
到了正统景泰年间,大明的战马募集制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洪武、永乐年间,包括太仆寺在内的许多地方,朝廷都安排了专门的草场、马场。
就是为了饲养质量过关的战马。
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战略物资。没有马,就失去了作战机动性,毕竟,大明又没有坦克,更没有装甲车。
战马已经是士兵能够代步的,最高级交通工具了!
可偏偏这战马又不可能凭空冒出来,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到可以踏上战场,那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精心饲养的,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
想要经营好战马的后续补充,这是一项十分耗时耗力的差事。
原本,大明注重对外征战的时候,大明朝廷从上到下都很关注战马的饲养。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帝,都是从战场上滚过来的,他们太知道战马对战场的重要性了,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放松要求。
那个时候,大明的战马饲养工作是做的非常好的。
但是,宣德以后,这项事业也就渐渐荒废了。
现在的太仆寺基本上已经不再自己饲养战马,就算是养,也只有一两百匹而已。
打起仗来,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
于是,现在很多的战马都是转为向民间征调。
在京师附近有许多专门的养马户,朝廷提供给他们母马,而他们则负责为朝廷养马。
到了固定的时节,太仆寺的官员就会到这些人家去征收,查看质量,确定数量。
所以说,在现行的制度下,战马的优劣就很难把握。
毕竟养马户的饲养水平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于谦执掌兵部之后,由于战况紧急,要整顿的事情实在太多,直到最近,他才想起要把太仆寺的事情也管理起来。
作为兵部的新生力量,叶盛这么一张口,其实,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那太仆寺的管事也不敢欺瞒叶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