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薇在医馆转了一圈,发现,只要自己能想到的,基本都被石昱安排好了,
自己没想道的,也被石昱想到并且安排好了,
这个医馆,就像是石昱已经开好,只等沈知薇出现来当这个东家而已。
转累了,沈知薇和文竹在医馆看诊的房间里坐下来,准备歇息一下,
不一会儿,就见敖山端着笔墨纸砚走了进来,
沈知薇正纳闷,敖山已经将文房四宝放在了沈知薇面前,
“东家,这医馆还没有正式取名字,您给起个名字吧。”
说着,敖山已经将将纸铺好,开始研磨了。
不一会儿,敖山递上已经蘸满墨汁的毛笔,
“东家,请吧。”
沈知薇接过毛笔,轻轻放在砚台上刮了刮墨,沉吟了一下,
提笔写到:“福康堂。”
这三个字苍劲有力,墨汁浓厚显得字体更饱满。
文竹见沈知薇写出这三个字,不解地问道:
“小姐,为什么要叫福康堂?”
沈知薇慢慢将毛笔放下,看着自己写的三个字,答道:
“母亲原本就希望开一间造福一方的小医馆,我也觉得一身医术要能让更多人健康也是一件好事,那就叫福康堂吧。”
一旁的敖山点了点头,挂起刚刚沈知薇写下的字,一边等着墨迹干透一边说道:
“这个名字极好,既有东家济世救人的善心,又有弘扬母亲大德的孝心,我明天就叫人去把福康堂的匾额刻好挂起来,等开业那天,东家亲自揭开!”
沈知薇看着认真收拾东西的敖山,忍不住笑了出来,
“敖掌柜不愧是经事略人的高手,我这临时取的名字被敖掌柜一解说,立马就贵不可言了。”
文竹也连连点头,“就是!敖掌柜真会说话!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句子呢?”
被两人接连夸赞的敖山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咧着嘴笑道:
“东家谬赞了,本就是东家大义,我就是拾人牙慧,东拼西凑,商人嘛,能说会道一点罢了。”
沈知薇觉得,这敖山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看这谈吐,也肯定是行走江湖,有所见识的人。
夏天水分蒸发快,不一会儿敖山就等到纸张干透,
将沈知薇刚刚题写的名字收起来,敖山就端着东西出去了。
沈知薇起身,看了看身处的这个诊室,只是简单的布置了桌椅,其他装饰还没来得及铺陈。
有些地方,可以添置一些家具,好给医士做收纳,
有些地方,可以再摆些书画,提升下诊室的文化修养氛围。
沈知薇正想着如何布置这些诊室,就又见敖山拿来了几本册子走了进来,
敖山将册子递给沈知薇,说道:
“东家,这是我这几日造的医馆账册,人册,以及医馆布局图。”
沈知薇拿起其中一本人册,说道:
“现在没开业,正是出入帐比较多的时候,账册不用现在跟我核对,我们每月初一核对上月账目即可。”
“人册,你既然已经造好,那必定是对这医馆有所规划了,我看现在医馆只有两个药童,说说你的用人规划吧。”
沈知薇拿着手上的人册册子,也不翻看,就坐着等敖山说话。
敖山见沈知薇是个心中有主意的人,心中便笃定跟对了人,
敖山也拿起和沈知薇手上相同的册子,说道:
“东家,医馆开馆前有个基本的人员需求,大致是前厅药局四人,其中两个分管方剂和药材,再有两个药童抓药。”
“中院诊馆开馆前,医士仅东家一人,主管疾病诊治,还空缺疡病医士一人,想着跌打损伤和严重外伤的人没有那么多,就没有着急配置好,但这个医士的空缺,我也会尽快找到。”
“另外,诊馆还要配备两个医员,一来给医士打下手,二来培养之后还能擢升为医士,医馆壮大后总有用人之处。”
“后院的备药房分属药局所管,晒药碾药先由药童来做着,不着急进人。”
说着,敖山便将医馆开馆前的人员需求和具体安排已经讲清楚了,
沈知薇默了默,准备给敖山添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