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火箭精细化以及理论化的奠基(2 / 2)

非洲建国记 诡术木偶 4179 字 10个月前

研发火箭弹可不容易,除了要殚精竭虑的想装药和弹体身管的参数,还要防备野生动物的袭击。

这样极度危险的环境下,再不给点嘉奖实在说不过去。

“石总也已经下令,让咱们守备团的战兵来这边帮着清理野兽,大家以后的生活将会更加平安。”

至此,大家的积极性总算是提起了,纷纷看向石锦堂,“感谢石总体念下属!”

……

“好了,别的不多说,先说正事。

我想了想,咱们火箭弹的研发方向有2个,一是精准化,二是小型化。

何为“精准化”就是在我们研发的现状下,向精确打击方面转化。

如今我们的火箭弹发射架十分简陋,并不能很好的制导火箭弹的发射方向。

在步枪上存在一个规律,同一颗子弹,用在长枪管里比用在短枪管的打的更准一些。

是以我想,能不能把咱们火箭弹的发射架做的再大再长一些,做成导轨式。

这样火箭弹在发射的瞬间就能顺着导轨的方向前进,在命中率上能不能提高?”

石锦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后世红鹅的b-13,“喀秋莎”火箭炮,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发展的。

轻量化火箭搭配大发射架,一根发射架上固定两枚火箭弹。

当然发展成“喀秋莎”必须配备大型载重卡车充当运载工具,以及发射架稳定器。

“另外一个就是小型化,轻量化。

根据炮兵膛线原理,我们能不能给我们的火箭弹也用上膛线?

做出带膛线的发射管,激发后一轮齐射,造成精确范围打击?”

这个思路的原型来自红鹅的-14多管火箭炮,这种火箭炮采用无尾翼设计,发射管内刻设膛线,让火箭炮管以螺旋形式发射,攻击目标区域。

这个研发方向也有借鉴,华国的17火箭炮。

石锦堂的这两个研发方向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对下面的研究员们而言,一时半会还不能那么理解,他们还需要时间消化。

看到大家都不出声,齐林生怕冷场,忙发言:“那个石总,您提的方向我们大家需要时间消化整理思路,这次的会议是不是就到这里了?”

石锦堂摇了摇头,“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在研发过程中不能是单纯的做数据记录,大家要试着提取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形成理论。”

这个要求对于现阶段的炮兵营研发团队来说并不难,因为石老板在挑选这些人加入炮兵营的时候,他就已经着重要求这些人的理化素质了。

从先遣营的炮兵连时期,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六个年头了,他们这些人平时都自学过数理化知识。

炮兵连成立初期,石锦堂亲身上阵给他们讲课,是以在数理化知识这方面,他们不比这时代的正规大学生差。

以石锦堂穿越前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水平,足以吊打这时代的顶尖理、化科学家。

而石锦堂在数学方面的造诣也不比这时代的顶尖数学家差多少。

是以石老板这个名师带出来的高徒素质不可能差,只是这些人很可能会有些不自知。

是以石老板才会在这次会议上着重提醒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