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郑廷襄的介绍,石锦堂等人进入了船体加工车间,看到众多工人有条不紊的在紧张工作。
到处都能听到巨型水锤锻打钢铁,以及利用高压乙炔火焰切割钢板的场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灼热而又焦臭的奇怪味道。
石锦堂没有过多打扰工人们的劳动,继续向下一个车间进发。
“这个车间是木材加工车间,以木工作业为主,这里制作船上的床和吧台以及各种软装等部分,这里的工人少一些,只有4多人。”
石锦堂等人查看了众多工人利用工具处理木材,加工木把件的,车间里到处还有许多木屑和刨花,车间的角落里还有烤制木板的工段。
石锦堂查看这里的环境,不禁皱起了眉头,对着郑廷襄道:“这里一定要注意防火,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
郑廷襄连忙点头:“这个我们已经给工人们交代过了,工厂里也是三令五申的经常宣讲。”
石锦堂点了点头:“重视是好的,但是这种事一定要常讲不辍。
毕竟关系重大,这些工人都是辛苦培养出来的,损失了就太可惜了。”
郑廷襄连忙点头,“我会让人把烤制木材的工段迁出去,安排单独车间,这样更安全些。”
石锦堂颔首表示支持,接下来去的的船舶装配车间。
这里已经能够看到船舶雏形,船身龙骨的组装和船身架构的装配了。
车间里面的温度颇高,因为要烧制铆钉,这里要长时间生着火炉,还不是一两个,而是许多个。
没有电焊的时代,铆钉焊接是这时代最主要的装配船身的方式了。
石锦堂到车间的水缸处查看了一下,发现这里常备着凉白开以及瓜果。
对此安排,石老板是赞同的。
“工人的高温补贴是多少,他们能够满意吗?”
“每个工人每月有1元军票的高温补贴,他们的基础工资是2元军票,平时还有发放衣服鞋子以及安全帽等福利措施,工人们都很愿意进厂工作。
这附近移民家有姑娘的,也乐意同船厂的工人结亲。”
听到这里,石锦堂微微颔首,船厂的工人在南华公司范围内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工资了,其他厂子可没有这样的高公资。
从1886年到现在,马普南岸已经安置了移民三万多人,且大多是青壮移民。
这边也安置了很多疍民户,而且南华公司的海军港也放在了这边不远处,是以这边的人口密度并不比北岸低。
另外这边的移民也是最先得到公司女性移民的安置点,只有这边的移民安心在此居住,日后才能保证船厂和海军港的粮食和副食品充足供应。
马普南北岸之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筑桥了,原时空到了21世纪莫桑比克,才让基建狂魔帮着建了一座桥连通南北。
南华公司肯定不会拖到21世纪,但是短期内也不会耗资建设,毕竟内陆城市更重要。
……
看完了预装车间后,他们又去了船台车间,这里主要是为船舶装配机电设备,蒸汽机内燃机和发电机这些装备都是这里装配的。
因为南华一船是千吨级造船厂,是以这里日常装配的不会是小船,起步也得是四、五百吨的中小型船舶,需要的机电设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