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这边率先尝试实验,什么乙醚、氯仿、***叮他们都尝试过,最终他们在石总的指导下尝试了脊椎麻醉,并确定了这一种麻醉方式十分有效。
施耐德医生的诊所成了最初的教学点,后来他们的教学地点被一再更换。
从鲸湾港到安海镇,再到如今的安海第二水库边。
他们的教学设备也越来越精密,欧洲最新的医疗设备都会第一时间运来安海镇这边。
而且石老爷会对医学院的研究方向做指引,比如之前蔡雅说的“青霉菌培养”实验,这种霉菌的分泌物可以有效杀死大多数的致病细菌。
而想要大规模的培养然后提取青霉素就很困难,他们医学院的人这两年来一直在摸索方法。
医学院在外科手术上面的发展则是最为成功的。
这个时代很多欧洲医生不敢尝试或者成功率不高的手术在他们这边都很轻松。
比如如今西南非洲较为普遍的“剖腹产”手术,就是先在医学院摸索尝试,技术和流程完全成熟后,才在安海镇妇幼总医院推广的。
如今安海妇幼总医院已经到各大区开展“帮扶下乡”培养新学生了。
随着西南非洲移民总数的不断攀升,新生儿潮如约而至。
西南非洲应对有力,提前布局。
石总在建立安海镇的时候就提出率先兴建安海妇幼保健总医院,然后才是安海镇第一医院。
等到妇幼保健总医院建立起来后,医院内的病房就没有空过。
是以石总再次批示在各大区修建妇幼保健医院,分配的医学生和护士也向妇幼这块倾斜。
虽然新生儿潮应对有力,但是西南非洲在新生儿这块仍旧有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新生儿的夭折率过高。
去年西南非洲的新生儿有5万多,但是能够活过1岁的顶多85%,有一成半多的孩子夭折了。
虽然这么多的孩子夭折,但是经过医学院的研究对比发现,这个夭折率在世界范围内还算是比较低的。
因为欧美国家的同期数据更为夸张。
188年,美国全国平均的新生儿夭折率246‰,英国的同期数据也差不多。
(在189年,纽约市婴儿夭折率288‰,伦敦同期婴儿夭折率152‰。
1898-19年,纽约死亡的婴儿超过16万人,占据了该市三成的死亡率。
192年,民国女医学博士杨崇瑞统计北京及周边农村,婴儿夭折死亡率为2‰,产妇死亡率15%;
欧美同期婴儿死亡率已降至8‰-9‰,欧美产妇死亡率3%-5%。
石总看过新生儿夭折率过高的报告后,第一时间责成医学院这边组成调查组。
经过调查组认真研究后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么可怕的夭折率,主要病因大致分为四类:腹泻、接触性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先天性疾病。
其中,腹泻是造成一岁以下婴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他三个方面医学院目前也有点力从不心。
石总对调查组的研究报告十分认同,很快给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他要求安海镇总医院,安海妇幼保健总医院抽调出骨干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