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透明的窗户晒在桌上,微尘在光中跳动,是温暖的味道。</p>
走至街上,因着昨日的冷雨,地上满是沉泥。</p>
正所谓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当时北京的风沙何尝不似现实社会的风沙,随风扑面,让人看不清前路,只觉得到处都是豺狼虎豹。</p>
但风沙过后,便是满园春色,桃杏含苞,将放未放。</p>
谢宁撑着伞走出胡同,这复古的油纸伞还惹了孩子们的好奇,不过他们只是多看了几眼,然后就被街上的叫卖声吸引了注意力。</p>
谢宁也跟了上去,摊主推着小车,见谢宁过来便笑问,“小姑娘要盆粉糕不?”</p>
然后掀开白布,露出了里面色泽红白相间,层次分明的盆粉糕,浓郁的枣香扑面而来。</p>
这盆粉糕也有的人叫它切糕,用黄米面和糯米粉制的,加了些红枣和黄豆,看买主需要多少便用小刀切多少。</p>
“来一小块吧。”谢宁比了一个大小。</p>
然后摊主切是切了,就是下刀不准,厚了些,不过也没有厚很多,这便又让人难以计较。</p>
谢宁失笑,但也不在意了,付了钱后便咬了一口,粘软甜香,糯软耐嚼。</p>
味道不错,价格也不是特别的贵。</p>
喜儿看得见,吃不着,着实馋的很。</p>
旁边发出一声哄笑,是围着豆汁摊子的孩子们,他们坐在小凳子上,吸一口豆汁,再吃一口辣咸菜。</p>
有小孩咕嘟咕嘟喝了一碗还要。</p>
摊主便从用炭火煨着的锅里再舀一碗。</p>
喜儿没吃过这种,只问谢宁,“你不去喝吗?看上去很好喝的样子。”</p>
“我还是喝酸梅汤吧。”都说豆汁喝过几次后便能体会它的妙处,但谢宁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勉强自己了。</p>
然后谢宁在卖酸梅汤的摊子旁又买了一袋子炸灌肠。</p>
说是带喜儿来看看,但其实谢宁自己也想看。</p>
喜儿叽叽喳喳的满是好奇,谢宁只能拣着她还记得的回答,毕竟过了太久了,她的记忆也早已模糊,而且北京的变化也很大,不似当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