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知恩图报,将军上城头(1 / 2)

战天之局 叁拾贰立 2788 字 11个月前

大秦历2960年,赵国连续数月大旱,民不聊生。</p>

赵国皇室不思救灾,整日横征暴敛,无数百姓惨死,大批赵国人四散逃亡。</p>

刘知恩一家也是逃跑中的一员,可惜他的母亲饿死在逃跑的路上,父亲在赵秦边境也被赵国士兵杀死,只剩下年仅六岁的他。</p>

年幼的他如同孤魂野鬼一样,在大秦境内晃荡。</p>

走投无路之际,幸遇一童姓良善人家,给他衣食,供他住行。</p>

一年之后,并托人将其送到大秦京城的慈幼院(大秦专门负责收养孤儿之地,免费抚养、教育至十六岁)。</p>

刘知恩在慈幼院,天赋算起来并不高,但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在十六岁那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书院的兵阁。</p>

第一名便是慈幼院内的另外一人周慕北,一时间“慈幼双杰”的称号响彻大秦。</p>

进入书院后,刘知恩终于打听到了当年恩人下落。</p>

可惜这些年,童家的两位老人先后因病去世,只余当年的一位姐姐,此时已经嫁给了林元。</p>

林元虽为大秦名将、地位尊贵,但坊间传闻名声不太好。</p>

刘知恩担心出身普通的童家姐姐受辱,故而毕业之后,远赴边境。</p>

北地城内,姐弟相认,相拥而泣。</p>

而后四年的边关生涯,看清了林元的为人,心安大定。</p>

可在他将要回京一展抱负之际,童家姐姐却在生下女儿不久,一命呜呼。</p>

权衡再三,他毅然决然的留在边境,接替姐姐看好林元,照顾好刚出生的小林彤。</p>

而后十二年,他任劳任怨,做好林元的左右手,数次挽救其命。</p>

同时,陪伴着小林彤长大。</p>

最后,他用生命践行了当年自己被童家收留时所说的话。</p>

“我名知恩,定当图报。”</p>

还没等林元将刘知恩的尸身收好,蛮族的进攻又开始了。</p>

这一次是拓跋部的精锐亲自上阵,而领头者正是大秦的烽火城守将,昔日“兵阁”教习周慕北。</p>

这一刻,天下人终于知道,大秦的叛徒原来是他。</p>

城内之人,特别是书院的那些人恨得双眼都要冒火了。</p>

周慕北遥望着刘知恩的尸身,脸色虽然冰冷到了极点,但眼中有着浓浓的悲伤之意。</p>

因为死去的那人,是自己三十年的挚友、兄弟。</p>

慈幼院、书院、北地郡等等,他们一路携手走过来。</p>

本以为可以建立不世功勋,却没想到,刘知恩死了。</p>

他不是死在别人手里,而是死在了周慕北手下。</p>

因为那个攻击林元的术法,便是周慕北施展的。</p>

周慕北也没想到他会替林元挡住那一击,或者说他早该想到他一定会拦住的,因为他是刘知恩。</p>

“如果别人偷袭我,你也一定会帮我挡住的吧?可惜没如果了。”周慕北默默的想道。</p>

周慕北没有对着城墙上的士兵劝降,因为他曾是大秦守将,知道秦人“宁死不降”。</p>

没有多余的言语,他率先冲向了东城墙,直接找上了林元。</p>

林元虽然在接连的大战中突破到了武者命境七重,但他面对的周慕北,一个快入道境之人。</p>

哪怕是之前的赵子寒与之相比,都要稍逊一筹。</p>

再加上连日的大战,林元早已是精疲力尽,浑身带伤。</p>

结果,自然没有悬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