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苏辙 17(1 / 2)

苏轼讲述好友的这段经历,抬眼看着沉思不语的苏辙。</p>

关于此次的变法,他虽然政治态度没有弟弟那般尖锐,政治眼光也不如弟弟那样敏锐,但也是知道官家主张变法意在何为。</p>

变法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富国强兵,朝中官员对变法一事,反对与支持的声音各持一半。</p>

苏辙在苏轼的书房里坐了很久,直到史盈心派人来寻他时,他才离去。</p>

翌日,苏辙在大朝会上,态度尖锐的斥责了如今的青苗法:“陛下,青苗法高利息这是在与农户争利!民间上等户能还的起利息,可却并不需要贷款;反观那些需要贷款的下等户,却是还不起高利息的。而地方官员与上级官府因政绩考核,硬性摊派,让那些基层官员利用变法反倒是变肥了他们。现下,虽然国库增收了银子,可却致使民间大量的农民为了能活下来躲税逃命,已有大量的土地出现兼并的状况。”</p>

“臣认为保甲法...”</p>

苏辙支持为了富国强兵而变法,但不赞成官府的这种牟利手段。</p>

这话一出,朝堂上司马光、韩琦、苏轼也出列反对,就连王安石的两个弟弟也在其中。</p>

这些人都是对变法的某些政策提出反对,比如苏轼是反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司马光与苏辙一般更关注民生行政问题……</p>

当然站在王安石那边支持变法的人也大有人在,吕惠卿、章惇、曾布、蔡京等人便在其中。</p>

吕惠卿:“莫不是因为变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切身利益,才会遭到如此反对。变法意在图强,诸位到底是何居心?”</p>

“变法并非不可行,只是个别政策实实在在是与民争利,陛下。”</p>

王安石:“天不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