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着手开展尸体解剖(1 / 2)

监控视频里的可疑光斑在技术增强后有了新解释。技术科通过光谱分析,确定那是头灯照射的痕迹,光斑大小与小杨发现的铁锹反光特征吻合。“嫌疑人可能携带了头戴式矿灯,”小王在案情分析会上说,“这与建筑工人或矿工的职业特征吻合。”但查遍东山公墓周边的建筑工地,近期没有离职或失踪的工人,矿工群体更是无从查起。

对周桂英家属的走访一无所获。老人的独子赵建军在外地打工,接到电话时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妈都去世三年了,哪来的仇家?”他提供的亲友名单里没有与“债”字相关的人,唯一的纠纷是与邻居因宅基地吵过架,但对方已经搬家到南方。“我妈生前最老实,”赵建军的声音突然哽咽,“不可能欠别人钱。”

监控排查到第二天中午时,小王的团队已经查看了超过40小时的视频。在墓园东门的监控里,5月21日凌晨5点03分,那辆红色摩托车再次出现,这次车牌被块黑布遮挡,车后座似乎捆着个长条状物体,轮廓像把铁锹。“但距离太远,无法确认,”小张揉着发酸的眼睛,“而且这个时间段进出公墓的晨练老人很多,摩托车混在里面很难追踪。”

对香烛摊收款记录的核查显示,5月21日上午9点14分有笔25元的微信支付,付款人头像为灰色,昵称是“往事随风”,没有实名认证信息。“这笔付款时间与李保国看到的男人吻合,”小王让网安支队协助调查,“但对方用的是虚拟手机号注册,IP地址在境外,查不到真实信息。”

当夕阳把监控室的影子拉长时,小王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23条线索,但没有一条能形成有效突破。监控里的模糊黑影、无法追踪的摩托车、匿名的微信支付、无迹可寻的债务纠纷……这些碎片像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始终无法连成杀局。“把所有视频备份带回支队,”小王合上笔记本,咖啡渍已经干透成褐色,“重点标记那17辆改装摩托车,还有‘往事随风’的支付记录,继续深挖。”

离开监控室时,最后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显示屏上,六个画面里的东山公墓安静得像幅水墨画。小王回头望了眼那些跳动的监控画面,突然觉得嫌疑人就藏在某个像素点里,正隔着屏幕冷笑。虽然没有重大线索,但那些模糊的影像、零碎的证词,已经在他心里勾勒出嫌疑人的轮廓,等待着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来填充细节。警车驶离墓园时,小王的手机收到技术科的消息:火腿肠包装上的DNA与铁链锁扣残留的皮肤组织初步吻合。这微小的进展像黑暗中的一点星火,让疲惫的团队重新燃起了希望。

当天晚上尸体运送回了刑侦支队,开始进行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