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坟墓里的尸体(2 / 2)

小王合上笔录本时,李保国还在念叨着那只露在外面的手。“指甲缝里都是泥,”老人的声音带着颤音,“手腕上好像戴着块表,金属表带在土里闪了下……现在想起来,那姿势像是在抓什么东西。”小孙突然在柏树根处发现个打火机,防风罩上刻着“诚信”二字——与墓碑背面的“债”字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警戒线外的山路上,警车的引擎还在怠速运转,李明望着那座被翻动的坟墓,突然对身边的警员说:“查周桂英的家属关系,尤其是有债务纠纷的。”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血迹斑斑的坟头,那些被掩盖的秘密,仿佛正顺着潮湿的泥土,一点点渗入东山公墓的晨露里。

东山公墓的晨雾在上午八点零七分开始消散,阳光穿透柏树叶的间隙,在地面投下直径3-5厘米的光斑,随微风缓慢移动。李明对着肩挂式对讲机下达指令时,喉结的滚动在晨光里形成明显阴影:“扩大勘查半径至100米,重点标注后山等高线230-250米区域及监控盲区,启用激光测距仪校准足迹坐标。”小杨正将坟头的血迹样本封装进EDTA抗凝管,听到指令后立刻调整勘查路线,勘查灯的1000流明光束在相对湿度75%的草地上划出30度扇形轨迹,光斑边缘因水汽折射呈现淡紫色晕圈。

小孙踩着新铺设的30×60Cm勘查踏板往墓园深处移动,足迹灯的450nm蓝光在deW水盈盈的小径上形成强烈反射。“师兄,北纬36°42'18'',东经117°25'32''处发现成趟新鲜鞋印,”他蹲下身将不锈钢标尺卡在鞋印前掌最宽处,“43码,前掌压力面外侧比内侧深3±0.2mm,步长71±0.5Cm,步宽14.5±0.3Cm,步角5°外撇,与墓碑周围的鞋印特征吻合度92%。”他用200目石膏粉以45度角均匀撒在鞋印周围,粉末在露水的浸润下通过毛细作用渐渐固定形态,“鞋印边缘的红土颗粒粒径0.5-2mm,密度达18粒/Cm2,比之前发现的高6粒/Cm2,说明嫌疑人从后山过来时负重增加,结合步频变化推算携带工具重量约3-5kg。”

两人沿着鞋印延伸的方向以“S”形路线往后山推进,小杨突然在坡度25°的陡坡前停下。坡面上的白茅属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倒伏痕迹,茎秆断裂处的纤维素在阳光下呈现1.57折射率的银白色光泽。“这里存在滑动痕迹,”他用镊子夹起根带有双叉节的折断茅草,“茎秆的撕裂方向呈30°锐角,均为从下往上的拉伸性断裂,符合人体重心后移时的下坡打滑受力特征,滑动距离约1.2米。”坡底的碎石堆里,小孙用金属探针挑起枚0.8×1.2Cm的银色金属片,边缘的锯齿状花纹间距0.3Cm:“45号钢材质,表面镀铬层磨损率30%,是平头铁锹的防滑纹碎片,上面附着的暗红色泥土pH值6.2,与坟头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完全一致。”

后山的杂树林里弥漫着腐叶的腐殖酸气息,小杨的勘查灯在一棵树龄约50年的侧柏树下扫到异常。树根处的落叶层有被翻动的痕迹,露出下面的黏壤质黑土。“这里存在新鲜挖掘痕迹,”他用手拨开厚度2.5Cm的落叶层,土坑呈现不规则圆形,直径30±2Cm,“挖掘工具与坟头一致,均为平头铁锹形成的弧形铲痕,铲宽20Cm,刃角35°,坑底残留的杉木屑粒径0.3-0.5mm,经初步判断为藏匿工具的临时土坑。”小孙用手持金属探测器在土坑周围进行360°扫描,当探头距离地面5Cm时仪器突然发出85分贝的急促“滴滴”声,他用考古铲逐层剥离土壤,挖出半截长23Cm的40#铁链,链环直径8mm,锁扣处的新鲜划痕深度0.12mm,符合近期被强行打开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