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国和西金国又吃了败仗,这一次死了几万人。</p>
再坚持下去,他们已经吃不消了。</p>
“议和”</p>
西金国最先送上了议和书。</p>
相比东阳国,西金国还算有诚意,送上国书称臣求和,还送上一个盐矿,一千匹马,一千头羊,人参等名贵药材,美女若干等。</p>
东阳国送上和亲公主一人,百名美女,但为小王子求娶大景凤阳公主。</p>
啪!</p>
延兴帝一拍御案,肺都要气炸了。</p>
凤阳公主如今九岁,就被东阳国惦记上了,老父亲的延兴帝杀了东阳帝的心都有了。</p>
“气怒伤身,皇上不必为东阳国生气,别说凤阳只有九岁,就是十五十八,甚至二三十岁,也绝不嫁东阳国。”</p>
贝凌瑶说着想到了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p>
大明也因此成了最硬气和骨气的朝代。</p>
可惜明英宗朱祁镇长歪了,丢了朱家的脸,成了历史的笑柄。</p>
而宋朝,重文抑武,成了送朝,怂朝,跪着求和送岁币。</p>
更是出了靖康之耻,还有赵构这个只会窝里横,对外却是怂包的完颜九妹。</p>
宋朝说起来并不弱,只是重文轻武,文官压制了武将,连皇帝都怂的一批。</p>
这么看来,大景和宋朝还有亿点点相似之处。</p>
还都姓赵。</p>
好在延兴帝不是个软包怂蛋,提拔了武将,又建了军事学院,没有让文官独大。</p>
但国策必须立起来,不然子孙后代出了叫门天子或者宋朝那父子三人一样, 棺材板都盖不住。</p>
“臣妾最近写了一个故事,明日给皇上看看。”</p>
贝凌瑶决定以故事的方式提醒延兴帝。</p>
“好,朕一定看。”</p>
延兴帝期待了起来,他最喜欢看贝凌瑶写故事了。</p>
贝凌瑶简略的把明朝叫门天子和宋家三父子的故事写出来。</p>
第二日晚上,延兴帝到了福华宫,看的那叫一个激愤填膺,整个人都不好了。</p>
“皇上别激动,只是一个故事而已。”</p>
“朕觉得不是故事,朕……”</p>
延兴帝狠捶了几下胸口,握着贝凌瑶的手,“朕知道皇后聪慧,你写的这个故事很好,也提醒朕。朕必须做些什么,不然子孙后代难免会出现这样的不孝子孙。”</p>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好,就该这样。”</p>
延兴帝用力的拍了手掌,贝凌瑶只是想延兴帝正国纲,没想到他如此的激动,还对这四个帝王都一一做了评价。</p>
提起叫门天子和宋家三父子,延兴帝表情一脸的便秘,一言难尽的样子。</p>
这日朝堂上因为东阳国和西金国的议和书起了争执。</p>
主和派,主战派,中立派吵个不休。</p>
还有一个主和派的御史大夫同意和亲之事,即便凤阳公主还小,也可以从宗室选两个郡主封为公主,和亲东阳国和西金国。</p>
有的臣子附和,表示再选一个和亲禺人族。</p>
禺人族生存在大漠,他们经常骚扰大景的边界,却滑不溜湫,跑的又快,派兵追击到大漠打禺人族又浪费财力物力人力,不划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