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选谁做册封使(1 / 2)

朝廷这边,万历帝回宫后,召集内阁诸臣,兵部尚书邢玠,户部尚书赵世卿,到乾清宫御书房,商议琉球来使求救,大明要不要出兵之事。</p>

吏部尚书空缺,由阁臣沈鲤暂代,礼部尚书由朱赓兼任,二人以双重身份出席。</p>

要说大明君臣的骨头,那是真硬,听说倭寇在北边的朝鲜没占到便宜,又入侵大明南边的藩国,在场的重臣,个个义愤填膺,还讨论啥?没说的,揍他丫的!</p>

一直同意出兵琉球,连紧紧捂住钱袋子的户部尚书赵世卿,在听说只派三十艘福船和两千名官兵后,也松了松手,表示这点钱粮,还是挤得出来的。</p>

“琉球王尚宁继位,还没有得到大明的正式册封,”朱赓代表礼部发言,“此番琉球来使,也请求大明派使臣,前往琉球,为尚宁正式册封。”</p>

首辅王锡爵提醒道:“工部杨尚书不在,要问一问他,建造一艘封舟,要几个月时间?”</p>

封舟,是大明使臣出使南洋诸国时,乘坐的旗舰,船身比一号福船还大,建造得无比华丽,只为彰显宗主国的威武霸气。</p>

不求跑得快,只求最气派。</p>

朱赓道:“按往年惯例,建造封州,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也要六七个月的时间。”</p>

邢玠摇摇头:“救兵如救火,水师官兵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况且,下个月,十月十一月,是出海的最佳时间。</p>

如果等到封舟造好,得明年四五月份了,那时候刮南风,不利于往南行船。”</p>

做为兵部尚书,他对用兵之道,还是懂一些的。</p>

王衍爵对万历帝说:“陛下,事情紧急,依臣看,用一艘大号福船,代替封舟也是可行的,关键是把大明的册书,送到尚宁王的手上。”</p>

一直低头喝茶,没有出声的次辅沈一贯,出言道:“那也要把尚宁王救出来才行,他还在倭人手里呢。”</p>

阁臣沈鲤也提出一个问题:“派谁做册封使?”</p>

在场的重臣都不出声了,最好的办法,是兵部派一位侍郎,既能领兵打仗,又兼做册封使,两件事情一起办了,省事儿。</p>

邢玠苦笑道:“兵部的两位侍郎,年纪比本官还大,怎么出使?”</p>

朱赓在礼部挑挑拣拣,也挑不出一位可以乘船出海之人,他也摇着头说:“礼部只有一位右侍郎,尚书还是老夫兼着,哪里有人?”</p>

万历皇帝怠政,许多官位都空缺,朝臣们报上人选,他也不批,造成许多职位缺人手,现在要用人,却找不到合适的。</p>

万历帝生气了,拿着琉球使臣上的折子,拍着书案说:“满朝文武,竟选不出一人,愿意出海?”</p>

“领兵的人选,朕已有安排,诸位回去,推举几位适合做册封使的人选上来,朕在从中挑选一人,就这样,下去吧。”</p>

过了几天,礼部和兵部商量后,选出来的册封使,把万历帝气笑了:“兵科给事中洪瞻祖?朕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人?”</p>

又过了半个月,兵部的调兵的文书,还没到达福建,万历帝又受到一万点暴击:“什么?洪瞻祖病死了?谁给朕选的这人?叫他别做官了,回家种地去!”</p>

这个倒霉的洪瞻祖,因为朝堂没人,考中进士后,就做了兵科给事中,谁知一做就是一辈子,眼看着就要换一份工作,可以公费出洋,见识见识岛国风光,竟生病去世了。</p>

比在礼部苟了十来年的袁鸿禹还可悲可叹。</p>

万历要追究推举人的责任,沈一贯慌了,他与朱赓交好,礼部找不到人。</p>

他就给朱赓出主意,让邢玠在兵部找一位,没有靠山的官员出任册封使,并许诺人家,出使回来后,就为他升官两级。</p>

重赏之下,才说动洪瞻祖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谁知才五十来岁的人,说病就病,说死就死了。</p>

陛下生气了,他要是找不到一位得力的能臣,来接替洪瞻祖,陛下的怒火,就平熄不了,他这个阁臣,也别想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