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万历帝与朝臣们开会,安排人员到辽东查探女真人的真实情况。</p>
却说大明既与蒙古签订了,扩大羊毛贸易的协议,王衍爵预计,今年秋冬,将有超过五万担的羊毛,销住大明。</p>
在北直隶地区设立毛纺织厂的决定,就提上了议事日程。</p>
工部尚书杨一魁,户部尚书赵世聊,经过上次科学院的事情,都学乖了,都知道毛纺厂不仅能解决北方流民问题,更能赚钱,是只会下金蛋的鸡。</p>
杨一魁不再把毛纺厂全捞进工部的碗里,赵世聊也不再声称“没钱”,他要是再把毛纺厂推出去,不说其他部门的尚书会恨死他,就是户部的官员们,也不会原谅他了。</p>
其他四部,都眼睁睁看着这块肥肉,不肯撒手,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管辖权,但就像和记银行一样,分一些股份也是好的嘛,到年底分点红利,让苦哈哈的京官们过个肥年也行啊。</p>
几位尚书扯了几天,决定像和记银行一样,各部门派人,组成一个董事会,共同建设和管理毛纺厂,也好相互监督。</p>
万历帝得到毛纺厂四成的股份,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就同意了内阁和几位尚书商量出来的方案。</p>
关于管理毛纺厂的官员,因为吏部尚书空缺,一时半会,还选不出人手,这是一个新的职业,大明培养的官员,都是管理民生的,没有管理商业的。</p>
问题一时搁置下来。</p>
到了九月,云梦公主的公主府,重新修缮完毕,小两口决定在重阳节这一天,答谢京中亲友。</p>
秉生开列的请客清单,自然是舜华一家、袁鸿禹一家、焦先生一家,还有皇家科学院的几位管事和他们的家人。</p>
云梦的娘家人都在宫里,她本来不敢请的,只是太后听说她的公主府里,种了几十个品种的菊花,还有珍稀的兰花,就想出来看看。</p>
太后一动,万历帝只好嘱咐恭妃好生陪着,今年新入宫的太子妃郭氏,也陪同婆婆和皇祖母前来。</p>
皇室还有两位出嫁的公主,荣昌公主和寿宁公主,荣昌公主是王皇后之女,寿宁公主是宠妃郑氏之女,二人身份尊贵,在宫里就与云梦公主没有往来。</p>
因为太后来要来,为了彰显皇家姐妹亲厚,关系融洽,特意嘱咐云梦公主,邀请两位公主和驸马,以及她们的儿女前来欢聚。</p>
原本是平常的家宴,被太后这么一掺和,秉生小两口又是第一次办如此大事,只得把袁鸿禹夫妇请来管理后勤。</p>
又请舜华来安排接待之事,舜华虽然在袁家村主持过重阳登高会,但是,招待皇室客人,还是第一次。</p>
好在公主府够大,又有宫里来的嬷嬷指导规矩,舜华安排了两处接待规格,太后及皇家客人一处,其他人在另一处。</p>
重新摆放了菊花、兰花的位置,又到市场上挑选了品相好,开得正盛的菊花,摆放在各处。</p>
皇家客人这边,安排慧娘主管后勤,由公主府的管事嬷嬷在旁边提点规矩,上次秉生把云梦陪嫁的管事嬷嬷送回去后,新来的嬷嬷,就懂事多了。</p>
在太后、恭妃和太子妃等客人面前伺候的,全是管事嬷嬷带领的府中丫环,赵氏和慧娘带过来的丫环,只负责做粗活。</p>
舜华把芷薇带在身边长见识,连汪峰,也被安排了接待客人的任务,因为荣昌公主的两个儿子,年纪跟他差不多大,就由他来接待了。</p>
重阳节这天,京城秋高气爽,天空澄蓝,万里无云,白杨树、梧桐树叶黄而未落,桂花香、菊花黄,茱萸正肥,正是赏秋好时节。</p>
太后一行的鸾驾,从紫禁城出来,走过大半座京城,才来到西城的金城坊,云梦是个不受宠的公主,她的公主府,也被安排在西城的偏僻地段,都快靠近阜成门了。</p>
好在靠近金水河,公主府后花园里的几处水面,都是引用金水河的活水,十分清澈。</p>
太后还在辇车上,就掀开帘子,好奇地四处打量,还对身边的常嬷嬷说:“听说云梦在临街的院墙上,开了三间门脸房,卖着被服厂的鞋子和箱包呢,怎么没看到?”</p>
常嬷嬷也没来过,只好四下里打量,等车驾近了,她才看到公主府的院墙上,果然开着三间门脸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