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服厂敞开大门,请官员到进来参观后,围绕被服厂的弹章几绝迹了。</p>
参观后的第二天,就有官员们,穿着这种能分左右脚的千层底布鞋上衙,引得其他同僚纷纷打听,这种叫内连升的鞋子哪里有卖的,为布鞋做足了广告。</p>
没几天,云梦公主的府邸终于重新修缮完成,人们发现,公主府家临街的一面墙,全部改建成了铺面,并对外招租!</p>
公主府除了大门外,两边的院墙硬生生地往后退了有五丈,在那里重新砌了一道院墙,把公主府与临街的铺子隔开。</p>
招租的牌子挂出来没两天,京城的商人们还在看热闹,谁知第三天,招租的牌子,就被人摘走了。</p>
又过了两天,公主府大门的左边,开了一家叫“内连升”布鞋店,三间门面靠墙的货架上,摆满了白底青面的千层底布鞋。店中间摆着舒适的椅子,供客人试鞋和休息用。</p>
布鞋根据鞋面的材质不同,分为棉布和缎面两种,有钱人家穿缎面,普通人穿布面,鞋垫上均绣有“内连升”三个异形字,十分漂亮。</p>
还有一种麻底麻面的千层底鞋,没有鞋垫,也没有牌子,堆在门口的筐子里,十文一双,随人挑选,贩夫走卒也买得起。</p>
一时间,“内连升”门庭若市,有钱有闲的,可以步入店里,坐在凳子上,慢慢试穿,直到找到满意的尺寸,买到合适的鞋子。</p>
再喝一杯茶,才满意地踱出门店,斜眼看看在门口的筐子里挑选麻鞋的人们,或骑马或乘轿,傲慢地走了。</p>
内连升的千层底布鞋,成了京城的时尚,官场中人,或者是读书人,没穿一双内连升的鞋子,都不好意思出门。</p>
人们进到店里才发现,店里还售卖有两条宽宽的肩带的背包,这是人们从没见过的款式,背上它,能腾出双手,一经推出,就成了读书人的新宠。</p>
不到一个月,国子监的学生,人手一个“内连升”的双背包,文房四宝一包装,比以前的书箱好用太多了。</p>
内连升门庭若市,朝堂上的争斗却还没有结束,户部列出了十几项急需用钱的地方,其中就有京城外的灾民安置一项。</p>
万历帝一看急了,这十几项加起来,差不多要一百万,王爱卿上次押回来的银子,他还没捂热呢,就水一样流出去了。</p>
心疼得他几夜没睡好觉,对身边的陈矩道:“要是没有王爱卿,朕到哪儿弄这么多银子去?”</p>
陈矩也替陛下心疼,他只好劝慰道:“陛下且放宽心,下个月,南洋的税收应该押回来了。”</p>
万历帝翻着户部呈报上来的账目,皱着眉头说:“希望今年,京畿各府县的甘薯,能丰收。明年,可以把种子运往北方各省,那样的话,灾民也少一些。”</p>
陈矩正在思索,如何不动声色地拍一拍龙屁,就听万历帝又说:“这城外的几千难民,户部的措施是,发给路费,让他们返乡,朕觉得不妥……”</p>
这是万历帝思考问题,并不需要问答。</p>
果然,又听他说:“按道路远近,每人三到五两不等……现在已经到秋季,今年没收成,这些难民回去,也没有吃的,还得再跑出来,不行,这个提议得再讨论讨论。”</p>
把这一项搁置起来,其他各项,批了“准”字。</p>
且说郑贵妃,因为册立太子之事,与万历帝怄了几个月的气,万历帝也不好意思往翊坤宫去,日日歇在王皇后的启祥宫。</p>
这日,贵妃托太监给万历帝送来一碗参汤,万历帝见她服软,心里高兴,连奏折也不看了,径直来到翊坤宫,要跟贵妃和好。</p>
郑贵妃果然恢复了往日的温柔,在?阁里摆了酒菜,与万历帝对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