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直臣徐光启(1 / 2)

“回陛下,微臣昨日称过了,这边的沙土地,水源充足,亩产一千六百斤,村子后面的沙土地,灌溉不方便,亩产一千二百斤。”徐光启显然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p>

万历帝平时待在后宫,普通臣子,想见一次皇帝,那是难上加难,就像袁鸿禹,在北京做了十年官,也没有见过皇帝一面。</p>

徐光启要不是种甘薯,也是很难见到皇帝的。</p>

万历帝听说,真的像王衍爵说的那样,亩产十多石,那……这甘薯推广开来,全国各地,要少饿死多少人啊。</p>

他高兴地说:“好!这个甘薯,要在全国推广,徐爱聊,你功在社稷啊,哈哈哈。”</p>

“谢陛下夸奖,微臣会总结一套种植方法,推广到全国。”徐光启跟打了鸡血似的。</p>

种痘技术,防治了天花这种恶疾,救了全国小儿,那么,他推广的甘薯,在饥荒年景,会救活多少人?功业不比种痘技术小啊。</p>

到时候,他是不是也能像小师弟一样,从一个实习生,直接升到六品,甚至五品?</p>

他正在做白日梦呢,就听道万历帝说:“烦请徐爱聊准备一批甘薯,朕要送给几位阁臣和部堂,让他们尝尝这种新粮食。”</p>

谁知徐光启却说:“陛下,这些甘薯,要用来做种的!吃掉一棵,就要少推广一个县……”</p>

秉辰捂脸:他没有这样的师兄!</p>

万历皇帝下不来台,秉辰上前说:“陛下放心,微臣在山上种了一片地,那里产的甘薯,是皇庄的,全给陛下。”</p>

那片地,是他阿姐从山脚下剪的薯藤,亲自在山坡上开的荒地上栽的,说是种给家里人吃。为了这个蠢师兄,全贡献给万历帝了。</p>

“呵呵,徐爱聊说得有道理,百姓要紧,百姓要紧!”万历帝打着哈哈,快步往山上去了。</p>

陈矩忙赶上去搀扶他,陛下久居深宫,没想到还能走得这么快。</p>

秉辰回头瞪了师兄一眼,甘薯而已,陛下吃两个,有什么关系嘛?虽然御史和六科的那些人,以打陛下和高官的脸来搏一个诤臣的名声。</p>

但是你徐师兄,陛下刚说你功在千秋,你转头就打陛下的脸,你是觉得给陛下的印象还不够深刻吗?这一下好了,陛下更记住你了。</p>

徐光启梗着脖子,他觉得他没有错,明年,多推广一个县,黎民就多一重保障,相比起救民于水火,陛下的口腹之欲,算得了什么呢?</p>

先贤孟子不是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吗?</p>

万历帝气喘吁吁地爬上最高处,累得半死,倒在行宫院子的一张躺椅上,歇了半天才缓过来。</p>

此处视野极佳,极目远眺,远远近近的山坡上,一树树的红叶、黄叶、绿叶,把山坡变成了彩色,阳光照在山上,如一幅油画。</p>

秉生早在院子里准备了几座茶炉,这是舜华阿姊教他的,类似后世烧烤用的炉子,既可以煮茶,还可以让点心保持热度,围在炉子周围,还可以烤火。</p>

后宫贵人们兴致很高,李太后以下,全都围在炉子边,一边欣赏山景,一边饮茶吃点心。</p>

万历帝一上来,他的妃子和儿女们,全都上来问好,万历帝挥挥手:“玩去吧,朕累了,歇一下。”</p>

其他人都走了,唯独郑贵妃拿了一个烤熟的甘薯,端了一杯茶过来,她身边的宫女挪一张凳子过来,郑贵妃坐在万历身边。</p>

“陛下,口渴了吧,喝杯茶,再尝尝这烤好的甘薯,妾身亲自为陛下烤的。”</p>

万历帝闻到香喷喷的烤甘薯味道,不由得睁开眼,他刚才在山上吃过了,但那是冷的,哪有这刚烤出来的味道好?</p>

况且是贵妃为他烤的,他的胖脸绽开笑容:“有劳贵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