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舜华回袁家材,为秉哲操办婚事的时候,九江仓库的江得懋,率领十几名掌柜,回到了南京。</p>
周掌柜到南京,跟这些人开了一次会,部署了在江南地区收购棉花和棉纱的工作。</p>
谢掌柜在南京,周掌柜在上海仓库,汪掌柜在松江府,把十几个小掌柜散到各产棉区,无论是原始产品棉花,还是半成品的棉纱,一律收购,运到上海仓库堆放起来。</p>
舜华要给那帮老海客,来个釜底抽薪。</p>
这次收购,王衍爵和舜华都没有出面,而是回袁家村,操持秉哲的婚礼。</p>
袁族长早已做好了迎接两位进士公的准备,接到袁鸿舟送回来的消息,便行动起来。</p>
船到码头镇,袁四爷先燃放了一通鞭炮,才放兄弟两人的船停靠在泊位上。</p>
然后,袁鸿亮着人挑着鞭炮,从码头镇一路燃放,直到袁家村。</p>
鞭炮过后,是一队鼓乐,吹吹打打地走在队伍前面。</p>
附近的百姓乡民,都跑来看新科进士,道路两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新任的县太爷,还派了衙役来维持秩序。</p>
秉哲兄弟穿着崭新的进士服,深蓝色襕衫,白单中衣,头上乌纱帽,粉底皂靴,再束一条简洁腰带,只是这身装束,就引得乡民们欢呼起来。</p>
他们中,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大明官员,这一次的见识,足以向儿孙夸耀了。</p>
秉哲高高瘦瘦,天生的衣服架子,秉辰温文尔雅,在进士袍的衬托下,气质果然不一样,既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温润,又有万船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威仪。</p>
兄弟二人在礼部培训过礼节,此时站在船头,对着码头上的乡亲,深深地鞠躬致谢。</p>
袁族长准备了轿子,想让兄弟两人下船就就坐轿子。但是,道路两侧想看新科进士的人,实在太多,在袁鸿泰的建议下,临时改成走路回村。</p>
本来还可以如进士夸街一样骑马的,但袁家村只有骡子,让进士公骑骡子,就有点不伦不类,还不如走路呢。</p>
在鞭炮和锣鼓的接引下,平日只要半个时辰,就能从码头镇走到袁家村的路,今日,走了一个时辰。</p>
秉哲兄弟回到家里,脸都笑僵了。</p>
还不能休息,先到祠堂里,这族长和族老们的陪同下,先给祖宗上香,通知祖宗,儿孙中了进士,光宗耀祖了。</p>
然后再回家,还要给二房的祖宗再上一次香。</p>
所有流程走完,兄弟二人回到以前住的屋子,里面的陈设一如从前,进京赶考这段经历,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p>
这是属于兄弟俩的高光时刻,舜华深藏功与名,默默地走在人群后面,笑得跟个傻大姐似的。</p>
王衍爵一直陪在她身边,后面立春,小满和峰儿,秉良和雷杨、王阿福和小七,默默地跟在两人身后,踏着一地的红纸屑,往袁家村走去。</p>
连袁四爷,都随着人流,去袁家村了,舜华乐得清净,还带着王衍爵,去纺织厂和水坝上转了一圈。</p>
她说指着不停转动的大纺车,对王衍爵说:“只要更换一下机器上的零件,就能纺棉纱,南京那帮老头子,怎么打压得了我?”</p>
王衍爵看她说这话的时候,弯月眉高挑,嘴角下撇,大眼睛里满是自信,这种霸道的样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呢。</p>
“是,他们不行,这次,咱们先给他们一个教训。”他点头同意,心里却在想,光是纺纱,还不行啊,还要能织布才行嘛。</p>
等到人流散去,二人才回到袁家村,秉哲兄弟已经走完流程,回房休息去了。</p>
袁族长和一众族老、袁四爷、袁鸿泰、袁鸿亮、袁大雷,全都等在堂屋里,周阿公在旁边陪着说话。</p>
各人都有好多事情,要跟舜华商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