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了报子,袁家从主人到随从,全都兴奋得不知道做什么好。</p>
还是徐管家老成些,对坐在椅子上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舜华说:“袁小姐,先打发人去告诉在京的亲朋,这边要预备着招待客人了。”</p>
舜华这才从狂喜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吩咐雷和尚道:“雷师傅,你套车,送秉丰兄弟回去,先告诉我大伯。</p>
再到南昌会馆,看看刘氏三兄弟、李家父子的情况,我估计,他们也是中了的。</p>
把秉哲兄弟通过会试的消息告诉刘先生。”</p>
今日放榜,朝廷各衙门都十分关注,袁鸿禹在值房,就拿到了中试名单,看秉哲兄弟的名次都排在前几位,顿时哈哈大笑。</p>
他在同僚之中,一向端方严肃,不拘言笑,突然间这样大笑,引得好多同僚都望向他。</p>
“对不住,对不住,只因今科会试,有两位侄儿高中,一时失态,请各位海涵。”</p>
同僚伴纷纷上来道贺,要他请客。</p>
“一定,一定,等在下安排时间,惠丰楼摆酒,各位都来啊。”袁鸿禹有老爹给的银子傍身,与同僚间交往时,也大方起来。</p>
这是拉近关系的好机会,他岂能错过?</p>
下了值,让随从回家禀告一声,他直接就去了大时雍坊的袁家暂住之地,他是袁家姐弟在京最亲近的族叔,论理论情,都应该第一时间上门祝贺,为他们的未来之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p>
下午,舜华冷静下来后,也想到了兄弟两人的未来,如今,在北京待了十来年的袁鸿禹来了,舜华把两位弟弟叫过来,一起听听他的意见 。</p>
“哈哈哈,”袁鸿禹一到,笑声就没有停过,“秉哲兄弟跟大伯不一样,大伯当初只中了个同进士,没有背景,要不是在礼部那个无人去的清水衙门,早被赶出京去了。”</p>
“会试的名次,在殿试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如无意外,秉哲兄弟殿试排名,应在二甲之内,选庶吉士,进翰林院学习。</p>
前途大好,哈哈哈。”</p>
舜华点头赞同:“他兄弟太小,万一放到边远地方,天灾匪患的,如何应付?”</p>
“是的,”袁鸿禹建议道:“就算选不上庶吉士,也要考一考,尽量留在京城,至少学学官场规矩。”</p>
舜华受教,又向大伯讨教了一些北京官场的潜规则,打听打听各部堂的大佬的情况,说不定哪天就用到了。</p>
袁鸿禹知无不言,为舜华描绘了一幅大明中央各部的组织架构图,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吧。</p>
秉哲和秉辰,还沉浸在中试的喜悦中,无法冷静思考。</p>
下午时,雷和尚去报信后,带信回来:刘家兄弟三人,刘一燝、刘一煜中试,刘一爌落榜。</p>
跟秉哲兄弟一样,一门同科两兄弟,足够惊喜。</p>
更让人惊喜的,是李邦华父子,也同时中试,他们四人,加上秉哲兄弟,在京城的几十家江西会馆中,传为佳话。</p>
这样的成绩,在所有举子中,都可称为传奇,就有人说起了秉哲兄弟推着进场的两只硕大的考箱。</p>
“呵呵,推考箱那两个少年啊,准备充分,果然能取得好成绩。”</p>
此后,琉璃街卖文具的店铺,都推出了同款式的考箱,被称为进士箱,此是后话。</p>
四月十五,殿试,万历皇帝驾监建极殿,一眼就看到坐在前排和第二排的两位少年。</p>
两人实在太年轻,万历皇帝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引得群臣的目光不停地往二人身上瞟,心里感慨:真年轻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