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如今要低调(1 / 2)

陈阿公想着自己在老宅里,辛辛苦苦研制出的茶砖,就下定决心,要把陈小元这个祸害赶出陈家村。</p>

他兄弟这样吃里扒外,背叛师门,陈大元也无话可说,只好奉师傅的命令,把陈小元送回家。</p>

技术已经泄露,陈阿公已经没有兴趣,再去问他,到底把技术卖给谁了。</p>

他只想着,如何保住手里这块茶砖的技术。</p>

到九月底,舜华已经往上海仓库,运送了三千斤黄豆,两千五百斤茶叶,周掌柜从南洋接回来的瓷器订单,也如数运到上海仓。</p>

从陈阿公那里,拉回来的一百多个块茶砖,她要亲自带到上海,以免半道上出什么差错。</p>

临行前, 她跟袁鸿泰做了一次长谈。</p>

主题就是“低调”。</p>

如今的长江装卸,泊位遍布大江上下,鄱阳湖周边。</p>

有很多抄袭长江装卸公司的货架,出现各地的码头上。</p>

大明的工匠,虽然不懂其中的科学道理,但架不住他们手巧啊,吊架和手推车,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他们下点功夫,就能做出来。</p>

对这些抄袭者,舜华持放任的态度。正因为有了他们,长江装卸才会低调的潜入水下,闷声发财。</p>

袁鸿泰觉得,这些抄袭者,损失了公司的利润,他觉得是自己的管理水平不够,心里十分愧疚。</p>

舜华劝他道:“幺叔,天下的财富,天下人赚,不是哪一个人能赚得完的。</p>

你算一算,目前的装卸公司,“良”字辈的搬运工就达到了两万多人。</p>

朝廷要是知道,一个小小的装卸公司,就拥有这样一支队伍,乾清宫的皇帝都要睡不着觉了。</p>

幸好这些人分散在各个码头,并不起眼。公司的核心数据,也只有幺叔和我知道。</p>

所以咱们目前要做的,就是低调。</p>

那些的抄袭者的出现,这是好事。正如一片庄稼地里,如果只长了一株苗,大家的目光,都会日夜关注它了。</p>

但是,如果庄稼地里长了无数株苗,谁还会去专门关注其中一株苗?</p>

长江装卸正好借这些抄袭者,像地里的庄稼一样,潜伏下来,不要被人注意。”</p>

她这样一说,袁鸿泰觉得很有道理,心里豁然开朗,不再纠结生意被人抢走。</p>

舜华又说:“想想咱们的初心,只是想帮四爷爷解决困难。</p>

现在发展到这一步,也是上天对咱们的恩赐。”</p>

袁鸿泰悚然而惊,是啊,他怎么忘记了,最初做这个吊架的初心。</p>

也是这几年生意太顺,公司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让他有种无所不能的感觉。</p>

“华姐儿,你说的对,咱们派出去的那一批管理者,刚开始发挥作用,幺叔听你的,这几年,就踏踏实实地打理好目前的生意。”</p>

“幺叔这样想就对了,还有那个卡板,更容易被人学去。</p>

我估计,咱们的卡板作坊,接下来的生意,就会走下坡路了。</p>

幺叔也不必着急,凡事盛极而衰,卡板生意也是这样,能维持就行了。</p>

这门生意不行了,咱们就换一门。”</p>

袁鸿泰眼睛发亮:“华姐儿,有什么新的生意?”</p>

“舜华正式来同幺叔商量,舜华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转做海贸。</p>

此去南京,舜华会倡议,成立一个南洋公司,幺叔要是有兴趣,可以投资。</p>

但是,舜华要事先说好,海贸呢,利润高,风险也高。</p>

派出去的商船,要是能回来,就是五倍十倍的利润。</p>

商船要是折损在海上,那就是血本无归。</p>

幺叔要考虑清楚,再跟大爷爷和婶子商量一下。</p>

舜华后天早上出发,到时候幺叔给个准信。”</p>

送舜华离开,袁鸿泰急急忙忙地从作坊里回家,找袁族长商量这个重大的投资项目。</p>

袁族长现在是越活越年轻,连拐杖都不用了,精神好得很。</p>

凤凰书院越来越出名,周围府县,来学算学的人,络绎不绝。</p>

村里好多人家,都把房子租给各地来的学子,又得一笔收入。</p>

文举人已经跟袁族长商量,准备扩建凤凰山书院,要把书院搬到村外的凤凰山脚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凤凰书院。</p>

村里的族老会已经通过,因为凤凰书院建好后,他们都会得到一个理事的身份,与袁族长一起,参与凤凰书院的管理。</p>

一直看不惯舜华所作所为的袁五爷,这一次,也积极地投入到凤凰书院的筹建中来了。</p>

袁家村的各家各户,都开始砍伐树木,准备建筑材料。凤凰书院,也是袁氏族学,族人们都要为书院的建设,出一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