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丰收(1 / 2)

“咱们家、族长家、还有咱们代管着的王公子的地,光是田边地头和荒上地种的豆子,就收不少了。</p>

咱们家还磨豆腐卖,族长家正在发愁呢。”</p>

为豆子多了发愁,这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p>

舜华一点都不发愁,后世那么多豆制品,腐竹、卤豆干、熏豆干、豆豉、豆瓣酱,酱油,哪样不是菜市场的畅销品?</p>

至于风靡全国的臭豆腐,舜华表示敬谢不敏,留给别人来发明吧。</p>

晚上,舜华用茱萸,做了一锅麻婆豆腐,向前世的世界名菜致敬。</p>

花椒是在中药店里买的,勉强能用。</p>

事实证明,没有了郫县豆瓣,麻婆豆腐果然少了灵魂。</p>

第二天,一大早,袁鸿泰就用一个手推车,把两家长江公司的账本,推到舜华家来了。</p>

舜华一见,惊讶地问:“幺叔,怎么这么多账本?是哪一个公司发展的这么快?”</p>

袁鸿泰忧虑地说:“这个长江装卸,我都不知道,现在倒底有多少个泊位……据说,上游那边,都去到荆州了。</p>

华姐儿,这么大的摊子,咱们管得过来吗?”</p>

“凤凰书院那边,学算学的多不多?”舜华问。</p>

袁鸿泰点点头:“多啊,现在连周边的德安、德化、还有文举人的老家吉水,都有人过来学算学。”</p>

能挤过独木桥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无法进学的人,还是要走出书斋,挣钱养家。</p>

学了凤凰书院的算学,很快就能得到一份记账员的工作,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绰绰有余。</p>

“发过通知,下个月,在记账员中进行一次考试,挑选一批优异者,到各大码头做主管。</p>

这些人不但要管账,还要管人,负责对辖下的记账员和各级大佬,实施监督和考核。”</p>

袁鸿泰见舜华有主张,心里松了一口气。</p>

他手里管着自家的卡板作坊、长江装卸、长江航运三家公司,压力山大,都开始失眠了。</p>

舜华见袁幺叔头上都开始长白头发了,心想,她把一个农民,硬生生地逼成了一个农民企业家,</p>

“幺叔,你也找两个帮手,那些出差跑腿之事,让别人去做,你坐镇袁家村,居中调度就行了。”</p>

舜华劝道:“外面的不放心,从你家佃户里找三五个机灵点的,慢慢培养嘛。”</p>

袁鸿泰点点头:“正有这个打算,幺叔觉得你写的那个《岗位职责》很好,打算请你给这些人订一份《岗位职责》呢。”</p>

“行,等幺叔把人找来,我给他们培训两天。”</p>

送走袁鸿泰,舜华把秉望、润娘、茵华找来,带着丫环小厮,到教室里分配工作。</p>

茵华才八岁,舜华把小满分给她做帮手。</p>

三个小组,秉望带着阿洛、加上秉哲的两个小厮。</p>

润娘带着夏到,加上秉辰的两个小厮。</p>

茵华带着立秋,加上小满和许栓子。</p>

每组面前一堆账册,摆开算盘,噼里啪啦地开始核账。</p>

缺了人磨豆浆,周阿公只好请了两个短工来推磨。</p>

第三天,舜华约袁族长去赤湖边,视察荒地,看看今年的种植情况。</p>

到码头镇,袁四爷听说去赤湖边看地,也兴致勃勃地跟了过去。</p>

“华姐儿,你家周二田卖的豆腐,老头子我可吃了不少呐,哈哈哈。”袁四爷还是一贯的大嗓门。</p>

“四爷爷喜欢就好,听说,今年还能收不少呢。”舜华欢喜地说。</p>

袁族长却叹道:“磨豆腐能用多少豆子?我家的还堆在仓库里,正准备低价卖掉呢。”</p>

袁四爷说:“卖掉多可惜?让华姐儿想想办法呀,这丫头总有办法的。”</p>

舜华说:“是啊,卖掉可可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