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寿山羡慕嫉妒,也仅仅是羡慕嫉妒罢了,其主要的作战目标不是日寇,而是山区的那些人。</p>
这位天子门生手上,也握着三十万军队,还是精锐的中央军,并未在抗战中有所损失。</p>
手上不仅有苏械武器,还拿到了一些美械装备。</p>
懂不懂天子门生的含金量,有好东西那都是主动给的。</p>
不像其他部队,爷爷不疼,姥姥不爱。</p>
别说武器装备了,连军饷都要一扣再扣,一拖再拖。</p>
山城,西皮先生的头疼病犯了。</p>
先是豫中战场的溃败,随后是常德、沙城的溃败,再之后是桂柳地区的溃败。</p>
小鬼子甚至抗命,杀进了广西,横扫一通后,才扬长而去。</p>
难道这边没有精兵?</p>
小诸葛的狼军挺能打的,不管是抗战之初,还是抗战的末期,都是能排的上名号的精兵。</p>
避战以保存实力,嫡系中央军都扛不住,还想让弟兄们给你卖命,想啥呢。</p>
“派系之斗争已如同水火,我心疲惫!”</p>
西皮先生在日记中写道。</p>
为了中和地方派系,为了保证中央军的嫡系兵力,消极怠战是肯定存在的。</p>
另外远征军的两股精锐兵力,并不在国内战场。</p>
如果把他们调拨过来,也是能够跟日寇师团硬碰硬的。</p>
西皮先生看上的不是日寇,而是战争胜利以后,如何解决国内的不二声音。</p>
八路在华北地区迅猛发展,心腹之患从最初的几万人发展成几十万人。</p>
不仅没有被打压倒,反而越挫越勇,成了彻底的第二大党派。</p>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他始终奉行的政策,但安内该如何安内?</p>
张岚清是个挺好的棋子,如能推动张岚清与八路之间的矛盾,让第一战区向华北地区用兵,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效用。</p>
此刻的中原地带,津浦铁路线正接连被收复,张岚清的主力部队攻势凶狠,已经将日寇围堵在重要城市。</p>
徐城、蚌埠两座贯通淮南淮北地界的铁路站点,成了日寇师团最后留守的位置。</p>
城外要么是被新四军占领的农村,要么是被张岚清兵力控制的据点。</p>
辛辛苦苦修建的铁丝网、混凝土碉堡,成了第一战区的工具,反过来扼守日寇的后勤线。</p>
淮北地区还好一些,毕竟有12军、华北治安守备军顶着,还能分担一些压力。</p>
淮南地区,却只有鬼子一个七八千人的治安师团,苦苦支撑着。</p>
心里有苦说不出,鬼子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到现在开始饿肚子了。</p>
粮食运不过来,刚到半路,全被张岚清的各部掠夺走。</p>
伪军更是见情况不对,纷纷表示忠心,请求山城亦或者地方各个军区司令收编。</p>
这是西皮先生最愿意做的事情,三千人给个少将师长,八千人给个中将军长。</p>
曲线救国者,皆摇身一变,变成了忍辱负重的国军序列。</p>
奉命拿下周边据点、县城,以此驻扎扩充影响力。</p>
在张岚清东南方向,有几股伪军,占据了大片地盘。此刻已经是拿到了番号,以国军自称了。</p>
可以光明正大的,继续压迫地方,甚至还能从鬼子那弄一批物资过来。</p>
两头蹭,一边跟国府要物资要军饷,一边跟鬼子继续磨磨唧唧的。</p>
44年末,冬天来的格外早,也格外的寒冷。</p>
接连的三场大战,把华夏最后一股精气神都给打的烟波零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