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借炮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1 / 2)

孙静轩给总部打了电话,将吴子志送过来的装备放在了自己的师部。</p>

“就这点武器装备,汇报给了张司令,都不值当安排汽车运输。几挺机枪而已,让我自行消灭掉。”</p>

参谋笑呵呵的。</p>

“我们第五路军家大业大,几挺机枪确实算不得重要玩意儿。”</p>

“可要是放给八路,放给游击队,这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才有的配备。”</p>

参谋的话给孙静轩提了醒,年初的时候,吴子志手上有什么装备?</p>

几百支破枪,一群在敌后、伪军周边苦苦挣扎的落后武装罢了。</p>

这才几个月,机枪有了,重机枪也有了。</p>

一口气拿出两个连的武器装备,偿还借炮的利息。</p>

说明他吴子志手中的装备,比这些只多不少。</p>

乖乖,靠缴获武装了一轮游击队嘛?</p>

低估了八路游击队的发育能力,也低估了一门炮在敌后的作用有多大。</p>

借炮给别人用,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p>

当然了,前提是借给靠谱的人。</p>

别利息没收到,火炮也丢给日伪军了。</p>

吴子志是心细胆大有手段,能够把鬼子引的团团转,靠一门步兵炮,连打带唬,吃了个盆满钵满。</p>

现如今孙阳在敌占区,也同样的活跃。他手上的关系网复杂,跟多处伪军据点取得联系。</p>

敌占区内的营长、连长都要给他几分面子。</p>

走的是不同的路子。</p>

吴子志是打通地方,获得地方百姓的拥护,发展革命根据地,将乡村连成一片。</p>

孙阳的路子是拿下伪军,利用他们脚踩两条船的性子,在鸡蛋上跳舞。</p>

墙头草,随风倒,用好了也是一份力气。</p>

铁路沿线,孙静轩的驻扎兵力跟王国兴的游动骑兵异常活跃。</p>

安排了大量的巡逻人员,始终盯着鬼子的列车,只要巡防的人员不足,随时可以给它一炮。</p>

千日防贼,总有疏忽的时候。</p>

35师团跟独立混成13旅团抽出了两千兵力,就为了保障铁路沿线的安全。</p>

装甲车挂在车头,随着铁路横行。以十二分的精神,护卫铁路。</p>

从前两天开始,鬼子的兵力明显增多了。</p>

安排了三个步兵大队,分列在铁路中段,以据点为核心,执行巡逻任务。</p>

沿途的宪兵队、伪军配合行动,一瞬间调动数千兵力,规模非常可观。</p>

徐城、蚌埠两座重要交通城市,日军增兵,成立两个师团,分别是65师团跟35师团。</p>

前者属于警备师团,满编1.1万余人,战斗力属于三流。</p>

后者属于乙等师团,满编兵力1.5万余人,战斗力在二流乃至接近一流。</p>

如果加上战车中队、野炮兵联队,那35师团会接近甲种师团的配置。增强了装甲与火炮输出,战斗力妥妥的一流水平。</p>

列车连续不停,迅速大批的兵员到达地方,这些人带着武器,整齐的出现在火车站。</p>

士兵一脸茫然的看着陌生的城市,唯有握紧的步枪,能安抚他们不安的心。</p>

运输士兵的专列停靠在路边小站,受长尾岐一春中将的命令,分别驻扎据点,增强铁路沿线的治安兵力。</p>

兵先到了,物资还会远么?</p>

孙静轩、王国兴两人联合的师级指挥部放在了宿州一线。</p>

两位师长凑在一起,最近作战的配合默契,连带着两个师的弟兄们也跟铁哥们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