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旱灾席卷,民心颠覆(2 / 2)

另外一层,张岚清不想多说。</p>

以山城上下之行径,也正让人知晓了未来的结局,兵力虽多,地盘虽大,却站不住跟脚。</p>

已经丢了民心,则没有未来可讲。</p>

政务之事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日寇频频出动兵力,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清乡任务。</p>

张岚清的部队休整完毕,准备发起新一轮的重点进攻。</p>

目标是徐城与蚌埠中间,那条贯穿南北的津浦铁路线。</p>

更要将兵力渗透到苏中地区,打通陇海路东西的方向。</p>

令兵力横跨三省,瓦解大量的伪军。</p>

先让王姝绮去休息,他命人叫来了孙一虎。</p>

“孙阳跟着吴子志冒头多日,我也听说了,这三个月打的非常优秀。游击队牵扯了大量的日寇兵力,将皖东、苏北地区搅乱成一锅粥。”</p>

“我还听说,伪军不敢出门,日寇不敢出城。出了城就要遭受游击队的伏击。”</p>

“虽不是正面作战,却也起到了极大的牵扯作用,令我感触颇多。”</p>

“如我的手下,也多一批擅长游击的人员,能够深入到后方配合作战,与敌交战时必然事半功倍。”</p>

张岚清拨付一批军资,让孙一虎安排更多人,专门加入到孙阳的部队中。</p>

务必将游击的战术贯彻人心,将核心的要义给学到手。</p>

接下来,应盯住鬼子的最后一个联队,盯住徐城的饭田中将。</p>

干掉他的机动兵力,趁机一口口吃掉周边县城。</p>

鬼子宪兵队战斗力不足三流,已经不被他放在眼中了。</p>

而所谓的治安师团,治安部队,战斗力也就二流,张岚清的部队今非昔比。</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喜欢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请大家收藏: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实力稳步提升,保守估计是二流顶尖水平。</p>

不保守的估计,部分团具备了一流兵力的水准。</p>

手下的军官尽心敢打,蛰伏三个月,是时候展开第二轮的攻势。</p>

以期拿下5-8个县城的地盘,进一步拓展势力,分化孤立徐城、蚌埠两城。</p>

农村包围城市,乡镇亦可以包围城市。</p>

张岚清就要按照这个成熟的战术,孤立日寇驻扎的大成,瓦解其地方宪兵,地方的伪军。</p>

战术搞好了,省去大麻烦。</p>

这一次作战的重点是两个方向,津浦铁路沿线,以及淮河沿岸。</p>

淮河地形复杂,属于天险。沿淮河驻防,即便日寇来袭,也有周旋的空间。</p>

全在平原地带部署,一旦面对大量的坦克突击,很可能损失惨重。</p>

趁着这次向东扩张,张岚清要一口气拿下蚌埠南北的四座县城,将淮河的上游部分纳入自己手中。</p>

这样从信阳、淮南、蚌埠连成一线,增加占领地盘的纵深。</p>

作战命令刚刚下达之后,沿线的驻防便跟伪军联系,很多伪军早已被渗透,就等着找时间起义,转过头来打鬼子。</p>

也有一些还未下决断,选择中立。</p>

睁一眼闭一眼,放任部队从自己的据点附近通过。</p>

数个营的兵力涌入津浦线附近,突然展开了袭击,痛击铁路的巡逻部队。</p>

缴获6辆装甲巡逻车,击溃日军的训练大队。</p>

喜欢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请大家收藏: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