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懵逼的日军(1 / 2)

诺门坎,当华国和苏联谈判停火的消息传来时,原本喧闹的战场突然变得寂静无声。</p>

日军的大部队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迅速地向后撤退。</p>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震惊与恐惧,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p>

之前还心怀侥幸、企图浑水摸鱼的日军士兵们,此刻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p>

他们惊恐地望着远方,心中暗自庆幸能够及时逃脱这场噩梦般的战争。</p>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战线逐渐收缩,他们的士气也跌入谷底。</p>

东北,日国关东军大本营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p>

当得知苏联和华国在蒙古停火后,整个司令部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p>

每个人的脸色都变得苍白,仿佛失去了生命力。</p>

他们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前方,脑海中一片混乱。</p>

“这怎么可能?”一名军官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绝望和无奈。</p>

他的眼神空洞无物,似乎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p>

其他人纷纷附和,情绪激动地议论起来,但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p>

这时,一名高级将领站出来,试图稳定局势:“诸位,形势的变化实在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这不是我们这些人出现慌乱的理由,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工作!”</p>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司令部内的气氛依然凝重,每个人都感到前途前途一片灰暗。</p>

在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激烈碰撞这个关键时刻,东北日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p>

他们不仅要应对来自苏军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国内不同政见者之间的挑唆。</p>

而这一切,都将对他们未来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p>

1937年7月7日,日国军国主义政府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p>

为打通华北和华中战场,侵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南下,一路从苏南北上,目标直指苏北重镇徐州。</p>

直至1938年6月至10月,华国军队于武汉会战中挫败了日国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正式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

日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量物资,尤其是战略物资都极度依赖进口。</p>

特别是石油等能源,其进口量往往达到70%以上。</p>

侵华战争的长期相持使得日本的战略物资急速消耗,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战略利益的考量,逐步减少,乃至切断了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出口。</p>

此时的日国面对华国战场的无底洞,必须开辟新的战场来维持战争的消耗和国民生活的需要。</p>

日国有两个战略方向的选择。</p>

一是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与日本军国主义正式结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