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间谍(三)(1 / 2)

黄浚!李铮满脸不可置信,甚至略有些带着其他意味的目光看着包国维,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开始刮起了大风,吹得窗户哗哗作响,</p>

包国维没有继续道,而是静待李铮的思考。</p>

黄浚,民国初年留学过日本,回国后在北洋中央政府任职,国民政府北伐后他凭着有留学经历和政府工作履历,进入了南京行政院工作,</p>

随后得到时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欣赏,被汪任命为行政院机要秘书,最近正忙着参与国府与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的谈判工作,</p>

甚至今天开会的时候还与黄浚有过多次交谈。</p>

“有证据吗?”,李铮并不相信此人会是日方的间谍,尽管有着留日背景,但这也不能算做嫌疑,</p>

要知道国民政府诸多军政高官都曾在日本留过学,清末时期许多革命大佬也都在日本结社。</p>

“没有证据”,包国维实话实说,甚至于他之前都没有想起过这个人,直到之前在监狱里温书麟提起了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事儿,</p>

他才想起来,中国二战初期的那个着名的黄浚案。</p>

第二次淞沪会战爆发前,由于七七事变的突发和华北日军猛烈的攻势,蒋介石召集了一次最高国防会议,研究和决定对日作战的国策和战略,</p>

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趁着日军主要在华兵力集结在华北,以精锐部队快速歼灭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封锁长江最狭隘的江面,</p>

夺取当时正在长江中下游南京、九江、武汉、宜昌等各口岸的日本军舰与商船。</p>

但除了参会的诸多军政大佬(汪精卫、何应钦、白崇禧等人),还有一个不相干的人,黄浚!作为机要秘书参会,接触到了核心机密后,</p>

黄浚转头就将消息卖给了日本人,导致淞沪会战失了先机。</p>

见到李铮的态度,包国维不慌不忙,“证据随时可以有,只要你想查他,绝对能够查到线索”</p>

“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个事情?你才刚来南京多久,是学校里的人告诉你的?”,李铮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包国维受了隐藏在军校里的chi党人员蛊惑,进而鼓动他们内斗。</p>

从黄埔建校以来,两党都不断地往输送着青年才俊,四一二清党后仍有不少潜伏的地下党渗入其中,</p>

当初同意包国维进入军校,也是想着能够更多一方面去了解这一情况。</p>

包国维摇了摇头,“在周城居酒屋窃取情报时,我发现了一封写给名为黄晟友人的信,写信者是大和久义郎,</p>

当时以为是一封普通的信件,再加上时间紧迫并没有仔细去看”,包国维直直看着李铮,拳头有些捏紧,</p>

“后来这个叫什么郎的日本人带人在周城制造流血事件,当局还非常配合这个日本人”</p>

“我到了南京以后,多次在南京的地头上听说了喜奢侈好舞姬的黄先生,后来才知道他的儿子就叫黄晟,如今正在日本留学。”</p>

“太牵强了”,李铮摇了摇头,黄浚风流不假,可如今的身份哪里还需投靠日本人?</p>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他一试”,包国维有些神秘地指了指外面,</p>

“藤野商社背后的保护伞肯定有黄浚的影子,你明天找机会跟他透露要派缉私队去搜查藤野商社在江岸的仓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