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嫁妆(1 / 2)

罗父进门前,家里都已经开过一次非正式小型家庭会议了。</p>

娘仨先走了一步,收拾一屋子杯盘狼藉的时候,罗母想起来了件事儿。</p>

于是开门见山的跟儿子儿媳妇交代。</p>

“这回虽说志强他们家给的聘礼重,但是我跟你爸也不准备再加什么陪嫁了。”</p>

话音刚落,儿媳妇肉眼可见的面色柔和了点。</p>

还别说,这话说到明处,真是有利于家庭和谐。</p>

当时是知道王志强家有个做个体户的爹,指定条件不错。</p>

可没成想,真到定亲的时候下了这么重的礼。</p>

要知道小姑子本来的备好的嫁妆都不算少了,传统的十二床棉被,还有全套的组合柜,实木大床,等等。</p>

张美玲一看王家这做派,当时心都悬了起来,不知道公婆会不会再加点。</p>

倒不是不愿意出钱,而是再添点就得动老本了。而且公婆都添了,这当哥嫂的不得鼎力相助,摸摸刚掏完集资房的钱包,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p>

小姑子人好,张美玲也不是个小气人,就是卡在这兜里剩俩钢镚的节骨眼上,有点尴尬。</p>

罗大哥想的少,皱了皱眉道:“可志强家给了这么重的礼,小妹要是不加点,会不会被人看轻了。”</p>

罗母笑了:“咱要是再加点,加多少呢,多了可掏不出来,总不能嫁个姑娘全家都不过了,加少了也不济事儿啊。”</p>

这会儿儿媳妇说什么都不合适,于是干脆闭嘴,加快速度收拾,还能早点睡,反正自己婆婆总是有理由能说通家里的两个爷们。</p>

嫁进来这两三年,张美玲算是品出来了。</p>

只要是婆婆想干的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p>

看着儿媳妇干脆利索的闭嘴干活,罗母心里颇为满意。</p>

继续跟儿子说:“再说了,人家既然跟咱家处就知道咱家是啥家底,没的打肿脸充胖子。”</p>

罗大哥犹豫下:“这事儿轻重咋拿捏,我是小辈儿,那妈你还是跟我爸好好商量吧。”</p>

这事儿告一段落,碗碟都收拾到厨房的时候,罗父就进了门。</p>

罗晓倩一看嫂子在收拾客厅,立马挽着袖子进了厨房开始刷碗。</p>

罗大哥下楼扔了趟垃圾,瞅着差不多了,拉着媳妇就回屋补觉了,特意交代,俩人晚上都不吃了。</p>

罗晓倩收拾完厨房出来,看着哥嫂的紧闭的房门犯愁:“妈,要不你劝劝我哥跟嫂子,不行我结完婚他们还是继续在家住吧,咱家三间房,就是生了孩子都住的下,你看他俩忙的,真自己出去住,估计以后有了孩子,得带着孩子天天吃食堂。”</p>

罗母不当回事:“人大分家,树大分枝,这又不是旧社会,哪有非老老小小挤一起的道理。他们的家属院就在单位后面,一下班三五分钟就到家了多方便,真有了孩子大不了暂时再搬回来一阵,你还没结婚,等结了婚就明白了,小两口肯定想自己住一起。”</p>

一句话拐到了罗晓倩的婚事上。</p>

这回她可没害羞,无意识的叹了口气。</p>

罗母奇了:“咋了,是志强哪儿惹的你不高兴了?”</p>

罗晓倩坐在沙发上神色仄仄:“那倒没有,就是妈,我有点不想结婚了。一结婚就得离开家,现在看着他爸妈还好,就是怕以后结婚了天长地久不好相处。”</p>

罗母乐了:“这怕啥,又不让你掏心掏肺的当个孝顺媳妇,面上能过去就行了。你看看你嫂子,你能学她三分这日子就行过顺当。再说了,志强真有啥干的不到位的,我跟你爸你哥嫂不都站你身后吗。”</p>

说着说着,晕乎乎的罗父正出来放水,路过客厅听到娘俩说啥结婚不结婚的话。</p>

嘟囔了句:“不想结婚就不结,留家里爸爸养你。”</p>

娘俩一对视,顿时哭笑不得,罗晓倩那么一点的不舍之情也抛到了九霄云外,目送着罗母搀着罗父进了卧室。</p>

于是在这个快到晚饭的点儿,罗家五口人全回屋歇着了。</p>

也就完美错过了胡大婶子端着碗出来吐沫横飞的场面。</p>

大院里农村来带孩子的不在少数,八十年代末期,好多农村飞出来的金凤凰,成家立业之后,找的也大多是城里的老公或者老婆。</p>

等到孩子一出生,城里的长辈是别指望了,还在上班挣工资,那就农村的爷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p>

一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每个楼道口都挺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