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国虽是大启邻国,但是从大启京都城去往宣国都城,至少要走三个月。</p>
恐到冬天大雪封路,耽误行程,因此裴宁出发和亲的日子,定在七月底。</p>
县主虽不及公主尊贵,但也是正二品,加上裴宁是为两国百年和平而去和亲,皇帝颇为重视,和亲事宜全部交由礼部去办,按照公主出嫁的标准。</p>
萧鹤凌一直叫人盯着,并未发现任何不对劲儿的地方,不过裴宁和良妃倒是向皇帝提出一个要求。</p>
裴宁离开京都城,去往宣国和亲当天,萧鹤凌这个太子得亲自送裴宁三十里地。</p>
良妃说:“宜芳此去宣国,便是与家人亲戚诀别,恐此生都无法再回到故里,实在可怜。</p>
“再者说,宜芳此去为的是两国百年和平,太子身为储君,送宜芳三十里路实在太过应该。”</p>
朝臣们也都认为良妃说得在理。</p>
良妃还说:“还有,太子亲自送她,也算是她的重视,将来她到了宣国,更无人敢欺负她。臣妾这个做母亲的,也能稍微放心些。”</p>
皇帝便允了。</p>
传了圣旨给萧鹤凌,要他八月底送裴宁出城前往宣国,至少送她三十里路,以表示对宜芳县主的重视,对两国和平的重视。</p>
至此,裴宁和亲一事,就只需要萧鹤凌亲自送她三十里路而已,其他再与他无关。</p>
萧鹤凌再要深究,却深究不出个所以然来,仿佛裴宁此次和亲,就真的只是和亲而已。</p>
她和良妃如此,为的是什么?</p>
卫知韫与他一道喝茶时,两人便讨论这件事。</p>
卫知韫道:“裴宁是良妃的义女,她此举获得了好名声。萧淇名义上是她兄长,她此去宣国和亲,恐怕旁人会觉得良妃教子有方。亲生的萧淇心系百姓,就连收的义女裴宁也是心系百姓,他们会有更多的拥趸者。”</p>
萧鹤凌笑:“他们走这步棋,为的只是名声?”</p>
卫知韫也有同样的疑惑:“这样看来,似乎只是良妃和萧淇得利了,裴宁一点好处都捞不着,还得背井离乡……这一去,终身恐怕都不能再回来。没有好处的事情,她不会做。”</p>
多少公主最怕的事情,就是长大之后被送去和亲?</p>
萧鹤凌道:“莫非她有把柄落在良妃和萧淇手上?不得不沦为他们的棋子?”</p>
“有这种可能。”卫知韫道:“她是即将和亲的县主,我是太子妃,我理应去看看她。”</p>
这是要去探裴宁那边虚实的意思。</p>
她没有说明白,但是萧鹤凌懂。</p>
他道:“我和你一起去定远侯府。”</p>
两人换了一身单薄衣裳,浅紫色系,远看近看都知晓他们是一对。</p>
定远侯府先前出了孙明微那档子事,既丢了面子也丢了里子,阖府上下的气氛压抑了一年多。</p>
后来因为裴宁成了宜芳县主,在皇宫里说得上话,定远侯府的人才逐渐活泛起来,开始出去交际、走动。</p>
这日太子与太子妃登门做客,能够感觉到定远侯府的气氛,已经不同往日压抑。</p>
他们来,是提前通知了的,定远侯府自然也提前做下准备,庭园打扫、房间布置、午饭菜肴等等,自不必说,都以最高规格来对待。</p>
他们到时,定远侯府所有人都分立两行,跪下接待他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