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卫知韫当然是骗人的。</p>
孟珩根本没有剿匪之才。</p>
想到孟珩在公主府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今日一帘之隔竟也不见她。</p>
因此,她忍不住举起了心中的复仇大刀!</p>
至于第二个人,才是真正的剿匪之才。</p>
皇帝道:“定柔公主的驸马爷?他们今日早上才回到京都城,你便知道驸马爷擅长剿匪了?”</p>
就连萧鹤凌,都不禁狐疑地看向卫知韫。</p>
卫知韫道:“民妇虽为妇人,但常年外出经营铺子,接触的都是天南海北的客人,消息也便灵通了些。</p>
“江南那边亦有山匪猖獗,剿匪久久不能成功,当地官员十分头疼。直到半年前,山匪才被剿灭,只因江南官府收到一封匿名信,信里便是剿匪妙计。而献上此计之人,便是定柔公主的驸马爷。</p>
“皇上若是不信,可传驸马爷一问便知。说句不太好听的话,驸马爷没什么家世,若他当真胸无大计,又如何能得公主青睐?定柔公主可是大启朝最尊贵的公主啊。”</p>
皇帝原本是将信将疑的。</p>
但卫知韫说了最后那番话后,他便信了八九分。</p>
定柔是他的孩子,为人有多骄傲,他这个父皇是知道的。</p>
能让她看上的男子,一定非池中之物。</p>
皇帝当即道:“连公公,传驸马爷进宫。”</p>
“奴才这就去通传。”</p>
卫知韫又道:“不过,只有驸马爷一人,还是不够的。”</p>
“你既然说江南山匪,为驸马出计剿灭,可见他能力出众,为何只有他一人带兵剿匪还不行?”</p>
“驸马常年待在江南,熟悉江南地形以及当地山匪的本性习惯,出的计策自然对当地剿匪十分有用。但驸马才刚刚回到京都,对这边的各种情况,都很不了解。”</p>
皇帝追问:“另外一人是谁?”</p>
“另外那人是卫府二公子卫崇,也就是民妇的二哥。”</p>
前世很多将领带兵剿匪都惨遭失败。</p>
造成无数将士惨死。</p>
她的二哥才从外地赶来,自请带兵剿匪。</p>
当时朝廷已经束手无策,皇帝只好让她二哥一试,这一去,她二哥大胜归来,奠定了他在朝中的地位。</p>
至于江南剿匪计策,也是她二哥匿名而写。</p>
她现在将其安在孟珩头上,以她对孟珩的了解,孟珩一定会顺水推舟,在皇上面前“认下”那功劳。</p>
只因现在的他,虽为驸马,却没有任何作为。</p>
他会着急证明自己的才能。</p>
剿匪之事,孟珩即便不愿意去,也只能去。</p>
端王爷顿时叫嚣起来:“卫崇?本王从未听闻他带过兵打过仗!如何剿匪?皇上,请勿听信一介妇人之言,臣弟不能失去丹乐啊。”</p>
卫知韫还是不疾不徐,再次五体投地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地面。</p>
“民妇还是方才那句话,若卫崇没有剿匪之能,民妇愿将孟府上下人头献上!”</p>
除却跪地的人之外。</p>
所有人都定定地看着卫知韫。</p>
如此妇人,该有怎样的信心,才敢将全家老小的性命都押上?</p>
“那卫崇现在何处?”皇帝问。</p>
不等卫知韫回答,端王爷抢先开口:“皇兄请三思!若是卫崇带兵,不仅丹乐危险,便是成千上万的士兵,都得面临生命危险!若是他们全都不能活着回来,杀了孟府上下便可换回他们性命吗?”</p>
卫知韫道:“皇上,在把卫崇请回来之前,民妇有一事相求。”</p>
皇帝不搭理端王爷,只问她:“何事?”</p>
“民妇为早日救出丹乐郡主,可谓费尽心思。但端王爷屡次出言伤害民妇,甚至不信尚书府、不信民妇的二哥,民妇心中万分悲痛!</p>
“他日若民妇的二哥得胜归来,民妇要端王爷对尚书府、对卫崇、对民妇说声对不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