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21日 星期五</p>
下午五点,中国南海。</p>
周家挂靠在英商怡和洋行名下的邮轮还有一个小时即将经停香港。</p>
(</p>
抗战时期,从上海到香港坐船最快44个小时,如果中间经停厦门则需要三天。</p>
《学生杂志》1939年第3期第19卷,第97-103页,仇彼得的《从上海到海防》这篇民国游记中,作者19号离沪,22号抵达香港。</p>
)</p>
日本人发船前对船员进行了大换血,周家的船员只保留了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大管轮和两名机工。</p>
剩下的全部换上日本人。</p>
周家的船员在船上不得不身兼多职。</p>
日本人在船上的负责人是饭田祥二郎负责的十五军下属的一个大队长山口智和中佐。</p>
此刻山口智和穿着一身西服和翻译一起站在驾驶室里看着正前方的窗外。</p>
山口智和用日语说了句话后翻译问道:</p>
“船长先生,还有多久到香港。”</p>
“快了,还有一个小时。”</p>
山口智和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对翻译说了几句话。</p>
“山口先生说了,我们不在香港靠岸,到海口再补给。”</p>
“咱们航线不是定的经停香港吗?”</p>
“不停了,香港现在还是英国人的地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的被人发现踪迹,补给不够吗?”</p>
“够,我来安排。”</p>
船长安排大副调整航线,随后去无线电通讯室安排二副召集人手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p>
二副在离开通讯室前通过发报机向外发送了船的坐标和航向。</p>
...</p>
1941年11月22日 星期六</p>
凌晨一点,山口智和与翻译已经回房休息。</p>
舵室里只剩下大副一人。</p>
前方海面上出现一个亮点,每隔三十秒快速闪三下。</p>
二副走进舵室冲大副点了下头走进船长室。</p>
“船长,英国人追上来了,半小时后发起攻击。”</p>
“你去通知其他人到救生艇集合。”</p>
“是。”</p>
...</p>
凌晨一点半,从香港金钟船坞驶出的两艘驱逐舰、四艘炮艇,三艘鱼雷艇同时向邮轮发起攻击。</p>
二十分钟后,邮轮沉没,船上乘客全部丧生。</p>
救生艇上的工作人员被送上“色雷斯”号驱逐舰运回香港。</p>
(</p>
金钟位于香港中环及湾仔之间,最初是1878年建成的英国海军船坞。</p>
二战后该处填海造地成为港铁金钟站。</p>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卫战前,英国在香港总共有三艘驱逐舰,十几艘浅水炮舰和鱼雷艇。色雷斯号驱逐舰在香港保卫战时触礁搁浅被日军俘虏哨兵号驱逐舰在香港保卫战前被调往新加坡 )</p>
凌晨四点,日本海军第五舰队驻海口第十五警备队与邮轮联系时发现邮轮失联。</p>
上午七点,第十五警备队派海军航空队沿海岸线搜索,三个小时后在香港以西两百二十公里,江门至阳江段海域发现邮轮残骸。</p>
下午一点,第一批勘验人员乘船到达现场,经过六个小时检查和搜索,确认邮轮被炮火击沉,船上无人生还。</p>
...</p>
晚上九点,周公馆。</p>
周明海的卧室,唱片机里放着周旋的《花开等郎来》。</p>
周明海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份电文,苦笑着摇了摇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