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凛离开周公馆后转向右侧,等走到公交站时手里的油条已经吃光。</p>
由于右手上缠着绷带,他全程是用左手拿着油条。</p>
左手上沾上了油,右手又不能动,公交车来了要掏钱。</p>
他走到马路边将左手的手指在墙上抹了两下,随后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了五角钱。</p>
公交车停在他面前,他从前门上了车。</p>
现在公交车票价涨的厉害,从最早的两分钱一站已经跳到一角钱一站。 工资又没涨,多数人算算账不算远的都选择走路。</p>
公交车比之前空了许多。</p>
周冬凛在前门附近找了个空座坐下。</p>
车子刚要发动,周春生从后门跳上车。</p>
不过此时的周春生在唇上贴上了胡须,帽沿压的很低,还用白色围脖将脸遮住大半,活脱脱一个低配版许文强。</p>
他一上车便在最后一排坐下,目光转向窗外,余光一直放在周冬凛身上。</p>
公交车沿霞飞路一路东行,随后在敏体尼荫路拐上法大马路。</p>
周冬凛在天主堂街口下了车,周春生依旧跟着他。</p>
天主堂街往北走到爱多亚路便是《大美晚报》报社。</p>
周春生本以为周冬凛是去报社上班,可没想到他刚拐上天主堂街便直接走进了路边的约克大楼(今四川南路29号金陵大楼)。</p>
(</p>
同治五年(1866年)中国商人在北门外天一楼巷内开设旅馆同茂栈。</p>
1880年,法国商人米歇尔将其收购后迁至天主堂街,改名密采里饭店。密采里饭店 这是当时上海第一家法式西菜馆,也是上海第二家西洋旅馆(第一家是礼查饭店)。</p>
1918年密采里饭店因生意惨淡关门歇业。</p>
1937年在密采里饭店原址建起一幢六层高的建筑——约克大楼。金陵大楼 这座楼在当时就是一座商住两用楼,里面租客成分非常复杂。</p>
有公司、有公寓也有旅馆。</p>
由于距离法国领事馆很近,公寓里租住的多是领事馆的工作人员。</p>
)</p>
周冬凛走进大楼后没有乘坐电梯而是选择步梯上楼,周春生跟他保持两层的距离通过脚步声判断他的去向。</p>
周冬凛走到三楼转进右侧走廊,之后用钥匙打开其中一间房间的门。</p>
周春生跟到三楼时他已经进房间,于是便在右侧走廊里挨个偷听每个房间里的动静。</p>
所有的房间都非常安静,</p>
他退到楼梯口站在上楼的位置盯着右侧走廊。</p>
十分钟后,其中一间房门打开,周春生压着脚步声跑上四楼。</p>
站在楼梯口看向楼下。金陵大楼楼梯 周冬凛的身影很快出现在三楼楼梯口,突然抬头看向楼上。</p>
周春生赶忙将头缩回去半蹲在围栏后。</p>
下楼的脚步声响起,周春生在周冬凛走下五六级台阶后再次探出头。</p>
周冬凛还是穿着出门前穿的那身常服,身上斜挎着背包,右手缠着绷带。</p>
只是走路的步态改变了少许,周春生紧盯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p>
等到周冬凛身影彻底消失后周春生下到三楼,来到周冬凛走出的房间门口。</p>
303,。</p>
门上除了房号外没有任何其他记号。</p>
正当他试图撬门时门内有了动静。</p>
周春生快速跑回楼道口上到四楼。</p>
很快,又一个“周冬凛”出现在三楼楼梯口,这个周冬凛用帽子和围巾将自己包的严严实实,右手也缠着绷带。</p>
身形以及脸上仅露出的眼睛和之前那个周冬凛简直一模一样。</p>
周春生先是一愣随后嘴角露出一丝笑容。</p>
等这个周冬凛也消失后,周春生来到303门口。</p>
轻轻敲了两下门,里面无人应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