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1日 星期六</p>
上午十点,北河南路天潼路口《中华日报》报社对面。</p>
由于这里处于日占区和公共租界的交界处,平日里都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断。</p>
尤其是靠近河南路桥一家没有招牌的烟纸店生意尤其的好。</p>
这里人多并不是因为里面的商品物美价廉,主要是因为这里集中了大量军票兑换法币的黄牛。</p>
军票和法币仅一桥之隔便不能互通,租界内没人认军票而日占区禁止用法币。</p>
但是日占区内仍然需要从租界内购买商品,日本人便规定只有持证的商业机构才允许在指定的银行用军票兑换法币。</p>
不过日占区和租界内的普通百姓仍有大量经济往来,这就催生了黄牛这一职业。</p>
他们大多按照1.1元军票兑换1元法币,而1元法币需要换成军票时只能兑换0.9元。</p>
虽然中间只有两角的差价,可架不住流水大,每天都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p>
当然前来换钱的也不止中国人,不少日本军人和政府官员也会过来将当做工资发放的军票换成法币。</p>
毕竟一桥之隔就是两个世界,虽然日占区内也有不少饭店以及从日本本土过来谋生的风尘女子,但是服务和质量与租界内比有天壤之别。</p>
更有一些恶趣味的日本人,他们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租界内的演出场所里看中国人演的反日话剧。</p>
这样一来这些日本人也就成了黄牛的保护伞,警察对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要说那些警察自己也会去换钱。</p>
一个年轻黄牛一边貌似自言自语的对着过往路人说:“法币,法币!”一边不时的看向对面报社。</p>
七辆黑色轿车首尾相接沿着天潼路从东向西驶来最终停在报社门口。</p>
顿时吸引大量路人驻足观看,人群中议论纷纷:</p>
“这是谁啊,排场这么大?”</p>
“还能是谁啊,咱们的傅大市长呗!”</p>
“妈的,这是真有钱啊。”</p>
“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随便嚯嚯呗!”</p>
...</p>
所有轿车停下后从车里涌出几十个统一穿着黑色西服的保镖。</p>
此时天上艳阳高照,七个保镖走到中间一辆轿车的门口打开手里的黑伞,一把遮阳,其余的将围观群众的视线全部隔断。</p>
另有十二个保镖面向马路对面,警惕的盯着周围所有人。</p>
黑伞动了,剩下的七个保镖将手按在腰间一边后退一边掩护黑伞里面的人进了报社。</p>
“好家伙,这是多少保镖啊。”</p>
“我刚才数了,好像有26个!”</p>
“26个?!这姓傅的也太怕死了吧。”</p>
“能不怕死吗?想要他命的人多了。”</p>
“唉唉,这话可不能乱说,万一让那些人听到。”</p>
“怕什么,老子烂命一条,要能让他们盯上就能上报纸了。”</p>
...</p>
年轻黄牛转身要向后走,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叫住了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