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两全其美(1 / 2)

听到一家人这三个字清儿又开心了,也不在意自己没有参与到买庄子的讨论中,乐呵呵的嚼了好几粒枸杞。</p>

被投喂了不少吃食撑的有些坐不住了的清儿见表姐两人确实不需要她帮忙,自己溜溜达达逛的去了药铺。</p>

如今药铺已经不需要她坐堂了,除了苏兰君底子差些,剩下几位做过医女的夫人都可以单独给人看诊,只有一些摸不准的或是外伤伤重需要动刀的患者她们才会派人去找清儿。</p>

不过清儿没事还是会在医馆书房待着,编编医书,指导一下药童,近几日还要喝师娘做的药膳补身子。</p>

她自己倒是也能做,一做就做一大锅分给药铺所有人一起喝,但她们只喝过一次后就坚决不同意她再踏进厨房一步。</p>

看众人的表情清儿也知道自己做的怕是不太好喝,可她从小就这么做,家里人都喝过,也没人说不好喝呀。</p>

更何况她与师娘做的药膳用料都是相同的,也不知怎么的她做的就是不受欢迎。</p>

师娘说她舌头多少有点问题,鉴于她总喜欢咬药材的习惯,师娘下令所有药童跟清儿学药理时都不准像她一样什么都往嘴里送。</p>

清儿觉得自己蛮无辜的,她舌头没问题,好不好吃当然能尝出来,师娘做的确实比自己做的好,但自己做的也没有如此难以下咽吧。</p>

药膳也是药,只要比苦药汤好喝就行呗,她们实在太挑了,不如她爹娘和哥哥姐姐们捧场。</p>

清儿也乐得不用自己动手,喝光了师娘送来的补汤后便开始翻起了农书。</p>

她在村里时也没怎么下过地干过农活,顶多帮着捡捡地里的石头,拔拔杂草,但看还是看过不少的。</p>

每年到稻谷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忙着打稻谷,摔打声吆喝声不断,这时候也是清儿最忙的时候,因为总有几个抻着胳膊闪着腰的,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更别提干活了。</p>

清儿当时一心忙于学习医术,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从来没想过还有农书这种东西可以看。</p>

直到将宫中的藏书楼转了一遍,发现了好些工部研究农具的书籍,与图图沟通后这才知晓些相关知识,她还有的学呢。</p>

想研究农具便要看农书,从中挑选出适合这个时代又能让百姓用得起的东西。</p>

清儿一连几日都在查资料画图纸,忙的眼底黝黑一片,郑老将军那边也没闲着,给她挑了不少人不说,连来回的路线,每日行进的速度和途中歇脚扎营的大概位置都标注好了。</p>

清儿拿着那满满都是字的手绘舆图感动的热泪盈眶,转头便婉拒了郑爷爷给选的那些人。</p>

人太多了,整整二十个人,只保护他们三个,其中有俩功夫可能比这二十个人都要好,实际上就是保护她一个而已。</p>

清儿又不是什么公主娘娘,哪里需要这么多人保护,而且这么多人得需要多少辆马车和马呀,再加上帐篷和干粮,全是钱。</p>

即便认识了不少大人物,清儿依旧是寻常百姓的心态,银子该花花,该省咱得省,没必要的花销她是一个铜钱也不会出的。</p>

郑老将军听完了她的理论差点笑岔气,指着同样乐不可支的郑伯伯道:“哪里用你的钱,都让你郑伯伯出。”</p>

“那也不行,郑伯伯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p>

清儿十分坚持,她知道郑家有多少马和车,过几日郑爷爷回罗江县就得带走大半,她若再带这么多人别说车了,连马都不够。</p>

虽说可以租马,但若是路上出了意外马没了,这钱还不是要赔,那跟买马有何区别。</p>

正巧这时郑玉琛和郑二郎下学,回巷子转了一圈看大家都不在就也过来了,刚好听了个正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