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大夫人大失所望,苏月娇在旁一直逗着如意,真的很想怼她一句心比天高,若不是看在关心渐渐缓和的份上,真想嘲讽两句。</p>
凤姈虽是自家姑娘,可苏月娇在军中多年,看着谢珏从少年郎渐渐长成军师,就凤姈的心性就不可能进二公子的眼。</p>
痴心妄想了!</p>
家中的事渐渐平息,京中却不太平。</p>
新政推行后,凤家早就做了榜样,把凤家,苏家所有的田产奉上,按照新政,摊丁入亩,是所有户籍家庭一视同仁。每个单独户籍家庭都有固定的田地,超出部分属于北宁,由户部统一管理,所有人都有权力向户部租借田地,但是规定一人所租借上限。废除了人头税,北宁也放宽了户籍的控制。原来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能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必须接受当地州府的管制。</p>
如今全部放开,所有的农民,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进出北宁所有的城池,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知识,且在重农的基础上,加大工商扶持等等。</p>
凤家如今分成两户,除了自家留存的田地,其余田地都已上交,且租借了自己规定的亩数后,其余田地折算成资源兑换,换了三条街道的商铺管辖权。</p>
凤妤原本就是京都商会的重要成员,如今直接成了京都商会会长,在她的鼓励和扶持下,大多数京都的商户也愿意配合推行新政。</p>
新政对商户利大于弊,应该说对整个北宁都是利大于弊,只是不利于氏族罢了。</p>
就相当于一次非常巨大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虽然社会财富分配仍是不均,且已很大程度上促进人口增长和粮食增产。</p>
氏族的抵抗也很明显,凤妤在商会与成员们谈新政推行后商户们该怎么团结发展时,不可避免就会提到京中氏族对商户的压制和如今氏族的反抗。</p>
一名掌柜说,“蔡氏和李氏都派人接触过我,希望我们商会能继续为他所用,每年收成仍给他们四成,我们拒绝后,他们恼羞成怒还放下狠话,要让我们商行在京中寸步难行。”</p>
“我们家老太爷前几日还被他们请去喝茶,大抵谈的就是消极抵抗新政,希望一切照旧,我们都在配合新政改革,就他们还在做梦。”</p>
……</p>
众人议论纷纷,凤妤也早有预料。</p>
官商勾结是常态。</p>
商户社会地位低下,这一次新政中除了民户能自由迁徙,商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给于商人极大的便利。打个比方,若一名商人要在京都做生意,上下要打点的关系非常多,必须要攀上某家氏族,只有被他们划到地盘里,才能避免层层剥削。</p>
当然,避免了层层剥削,就无法避免被氏族剥削,商户们只能捏着鼻子,任由氏族对他们搜刮,毕竟想要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做生意就无可避免地要和当地的权贵打交道。</p>
若不然,百年世家怎么来呢?不仅是靠祖产支撑,也是要靠权力来支撑,这样商户的钱虽被剥削了,麻烦也减少了,出了事也有人在背后撑腰和扛着。</p>
氏族的权力越大,商户的靠山越大,所以商户几乎和权贵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候还要同时被两家氏族剥削。</p>
凤家和苏家一开始就是背靠镇北侯府的。</p>
想要做大做强,只靠商户单打独斗,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权力说话的社会。</p>
如今氏族还想保持这样的控制,商户却心有灵犀联合起来反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