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是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史称“睢阳之战”,此战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安禄山被杀。
安禄山死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初四,在瑟瑟的寒风之中,李隆基经过三十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了令他魂牵梦绕的长安。一年前那个火热的夏天,他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离这里。那时的他还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如今的他仍旧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因为此时帝国的皇帝已经不再是他,而换成了他的儿子李亨。
此时饱经风霜的李隆基颇有些无欲无求的意味,却始终牵挂着一件事。当年因情势急迫不得已草草安葬了爱妃,如今他却想要风风光光地安葬无辜惨死的杨玉环,孰料却遭到强烈的抵制,只得暗中派遣心腹宦官前往马嵬坡秘密改葬杨贵妃。
在夜色的掩映下,几个形迹可疑的宦官蹑足潜踪地来到马嵬坡。经过一番查找,他们终于找到了当年埋葬杨玉环的地方,谁知这次改葬却引发了一起千古谜案。
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卷五十一》这样记载这件事:“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肌肤已坏”说明杨贵妃的尸体还在,只不过已经深度腐烂了。
可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却留下这样的记载:“启瘗,故香囊犹在。”根本就没有提“肌肤已坏”的事情。
难道欧阳修发现了什么新的史料,或者有了什么新的考古发现?否则他怎么会刻意删去“肌肤已坏”这句极为重要的话语呢?难道坟墓中除了香囊之外根本就没有杨玉环的尸体?如果真是这样,杨玉环是不是当年并没有死在马嵬坡呢?
不得而知。
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人从洛阳逃往邺城(heb省hd市临漳县。邺城之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