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开始,鞑子们经过一个春季和半个夏季的休养,战马膘肥体壮,又能来边境抢粮食了。</p>
苏还丹就发现,西北的军民,到了这个时期,女人、老人和孩子,满脸的愁苦和担忧,是真担心家里的顶梁柱会死在战场上。</p>
可罪籍出身的士兵也好,军户出身的士兵也好,眼神是兴奋的。</p>
西北民风彪悍,男人大部分都不怕打仗。</p>
打仗有风险,只要死不了,最差家里也能多吃两顿肉,反正上战场是避无可避的,所以就老琢磨着如何立功。</p>
这一年,萧家男丁在战场上受伤的情况就比较少了,萧家男丁就算是二房父子四人加上萧瑜这样学文的人,那上了战场后,运用战术,也比一般的大头兵强。</p>
第一年刚来,将领们想用萧家人也怕得罪昏君,毕竟昏君如今看萧家不顺眼。</p>
第二年西北这边儿将领们就不在意昏君的意见。</p>
今年八月底就飞雪了,今年的冬天会比往年都冷的多,随时能冻死人不说,整个冬季,鞑子们只要过冬物资不够,那寒冬腊月天,为了活着,还是会来边境上烧杀抢掠。</p>
今年冬天,西北的战事是很严峻。</p>
而定国公也直接给自己在西北的心腹明言:萧家人大才,该用就用,不怕萧家人立功,西北也不怕萧家人折腾,守好西北比啥都强。</p>
有定国公的这个话。</p>
萧家人上战场也多是指挥作战,受伤几率少多了。</p>
苏还丹生产前三天,萧家就全家罪籍改军户了。</p>
变成军户后,老夫人就利索的给三个儿子分家了。</p>
萧渊至今都觉得没脸见祖父母,一个院子继续住下去,老两口是真怕这个孙子把自己憋屈死,这孙子可是文人思维,矫情的很,生怕憋出毛病。</p>
分家的事儿说定了,别说二房了,就是三房也高兴的很。</p>
二房上下也是考虑到萧渊的情况才高兴分家的。</p>
这一年的战场上,萧渊总是拼杀在第一线,拦都拦不住,二房的人是真怕萧渊找死。</p>
至于三房?</p>
萧三爷就悄悄跟孟氏说:“搬出去挺好的,以后鸿哥儿家的回娘家也没那么多顾忌了。”</p>
孟氏点头,每次张氏回娘家,都是孟氏当众开口,张氏才敢回去的,就这张氏还担心妯娌会有意见。</p>
明明娘家就在眼前,却不能经常回去看看,这事儿孟氏真觉得委屈大儿媳了。</p>
可张氏也是为了一家和乐,孟氏是既欣慰又心疼。</p>
张氏这会儿就止不住脸上的笑意:“开春搬出去了,咱就把儿子送去我娘家叫读书认字去吧,来年也虚岁四岁了,该学起来了。你说其他兄弟家的孩子,要不要也送去?”</p>
萧鸿心酸的捏了捏老婆的手,老婆总这么考虑,还不是为了他和三房?</p>
“到时候再说,这事儿你先别跟娘家提,先看其他兄弟们跟不跟我提吧。”提了,再去跟岳家商量,是不是帮忙给请个夫子来家里教。</p>
一大群孩子送去岳家不合适。</p>
喜欢快穿:种田女主她靠养娃升仙了请大家收藏:快穿:种田女主她靠养娃升仙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
喜欢快穿:种田女主她靠养娃升仙了请大家收藏:快穿:种田女主她靠养娃升仙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